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自治区民政厅党史学习教育(已归档) > 红色地名文化作品展播(已归档)

老山界——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高山

2021-07-15 09:56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老山界,地图上名为越城岭,又称瑶山,是五岭之一。它是越城岭山脉的中段分支,为今桂林市兴安与资源两县的界山,满山是原始森林,当地土语称老山,故名老山界。老山界呈西南—东北走向,南北长约21千米,东西宽约6千米,面积126平方千米。东南为兴安县的华江瑶族乡,西和西北是今资源县的两水和车田苗族乡(当年属兴安县管辖),北接雪峰山余脉。其主峰名为猫儿山,海拔2141.5米,是越城岭的最高峰,也是华南第一高峰。老山界群峰高耸,悬崖峭壁,瀑布飞溅,森林茂密,年平均温度只有7~9℃,年降雨量高达2300毫米,雾浓风大,气候瞬息万变,人们视为畏途。

1934124日,中央领导机关所在的军委第一纵队从塘坊边出发,下午开始翻越老山界。这里靠近主峰猫儿山,山路险陡,悬崖峭壁,长满青苔。其中,老山界的百步陡是最为陡峭的山路,是在70多度的陡壁上凿石为阶。由于它有108级,所以又名“一百零八步”。石阶的另一边是高达上百米的悬崖,地势十分险恶,还有雷公岩等险地需要越过。面对如此险境,红军以惊人的勇气和毅力,彻夜行军,终于成功翻越了老山界。125日,部队到达资源的塘垌和源头。

在军委第一纵队翻越老山界的同时,红军右翼一军团主力及九军团由老山界以北的小地、五排、打水铺进至社水地域,红军左翼三军团由千家寺以南进至中洞。军委第二纵队脱离三军团,随第一纵队之后,向老山界进军。作为全军后卫的五、八军团尚在老山界以西的水埠塘、千家寺、雷霹洲一带,与桂军第一追击队的第43师在千家寺遭遇之后,边打边撤,最后也成功翻越了老山界。

对于当时刚刚经历了一场湘江战役血战的红军来说,翻越老山界显得尤为艰难。先后有陈云、康克清、成仿吾、吴吉清等20多位红军将士在回忆文章中对老山界进行了专门描述,其中有湘江战役亲历者陆定一写的《老山界》一文,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当年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四个艰难”:山高路险行路难;寒气逼人睡觉难;粮食缺乏饱腹难;既要照顾伤员又有桂军追击处境难。

毛泽东主席翻越老山界后写下了气势磅礴的《十六字令三首》: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柱其间。

毛泽东诗词的字里行间表现了红军藐视困难,一往无前,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气概;表现了红军在万山丛中英勇战斗的雄伟、豪迈气概;表现了红军崇高、坚韧的意志和中流砥柱的作用。

红军翻越老山界不仅是体力上翻越一座高山,更是思想认识上翻越的一座高山。数万红军英烈血染湘江这血淋淋的事实,引起了全军上下对“左”倾错误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一路行军,一路争论,尤其是在翻越老山界过程中的争论,对红军的前途产生了深远影响。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一边行军一边讨论,达成了避实就虚西进贵州这一战略转兵的共识。

为铭记历史,兴安县人民政府在海拔1900多米高通往猫儿山山顶公路旁修建了纪念碑广场。纪念碑广场占地约500平方米。广场的西面立有3块石碑,其中一块不规则的2米多高的园林石上刻有陆定一题的“老山界”3个大字;另两块3米多高的长方形石碑上分别刻有毛泽东的十六字令三首和老山界碑记。广场南面的公路旁边建有长约50米的浅浮雕墙,分别反映当年红军长征过兴安的5组内容:湘江战役、经过兴安、跨过华江、攀登雷公岩、翻越老山界、翻越猫儿山。

湘江战役已经过去87年,湘江战役的隆隆炮声、滚滚硝烟都已随时光逝去,然而,“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湘江战役精神,已经深深根植在这片血染的红土地上,成为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桂林市民政局选送  兴安县民政局整理)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