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自治区民政厅党史学习教育(已归档) > 媒体报道(已归档)

南国早报丨夯实基层为民服务平台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2021-09-27 17:25     来源:南国早报9月27日报道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南国早报南宁讯 (记者周如雨)民政服务对象总量大、分布广,而基层民政工作力量较为薄弱,如何打通政策落地和为民服务“最后一米”,是摆在民政部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自治区民政厅通过全面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以下简称“社工站”)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以下简称“社工队伍”)建设,助力提升基层民生服务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

家住灵山县某乡镇的小张,今年14岁,目前就读六年级,是一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他靠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补贴来维持生活,居住环境比较脏乱,也不爱跟人打交道。

社工站的专业社工得知情况后,组织志愿者到小张家里,开展关怀慰问、卫生清洁,为小张创造了一个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还邀请小张参与村里开展的各种活动,促进小张与村民交流,提升他的人际交往能力。现在,小张越来越开朗了。

84岁的吴先生是一名独居老人,由于年纪大行动不便,屋内缺乏打理,堆放的杂物较多,并抵触外来人员甚至亲人的帮助。

为了更好地关爱独居长者,当地社工站驻站社工通过会谈与吴先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使他很乐意接受社工帮助,并一起探讨如何追求自我的改变。同时,驻站社工还组织志愿者帮助吴先生打扫家庭卫生、整理物品,改善了居住环境。吴先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愿意与外界交流。“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社工人员,他们的关心和关怀让我感到亲切与温暖。”吴先生说。

这“一老一少”两个事例,是自治区民政厅全面推进社工站和社工队伍建设,助力提升基层治理和民生服务水平的一个缩影。

据自治区民政厅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基本民生保障在“补缺型”基础上逐步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基层社会治理逐步向体系化、协同化转变,基本社会服务不断向物质服务和精神关怀相结合转变。但是,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普遍不足,成为制约上述工作推进的现实阻力之一。而加强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发挥社工专业作用,是解决基层民政服务能力不足的有益探索和积极实践,“有助于推动民政负责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深化拓展,从‘兜得住’向‘兜得好’转变,从单纯的物质救助向物质、精神、心理、文化、社会全方面帮扶转变”。

据悉,2020年,自治区民政厅在全区21个县(市、区)110个乡镇(街道)开展社工站建设试点,取得的经验和成效得到民政部充分肯定。2021年起,自治区民政厅计划通过三年行动基本实现社工站全覆盖,到2023年实现持证社工总量比2020年翻一番,进一步夯实基层民生服务和社工人才阵地,有力充实基层专业服务力量;基本建立以社工站为基础的社工服务体系,促进服务对象需求与民生保障政策精准对接,实现资金物资帮扶与心理支持、能力建设等有效衔接,助力完善多层次综合救助和关爱支持体系。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