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广西日报丨养老护理员、假肢装配工、矫形器装配工……走出一个个高水平技能人才 冷门职业 一样出彩

2024-10-16 16:30     来源:广西日报2024年9月12日报道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特别报道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何明华  通讯员 安忠芳

养老护理员、假肢装配工、矫形器装配工、公墓管理员、遗体火化师……这些职业对大多数人来说显得“冷门”,但又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近年来,我区持续开展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养老、殡葬、假肢等10个职业,有3140人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通过技能比武,我区一批批选手在全国、全区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获得全国个人特等奖1个、一等奖16个、二等奖21个、三等奖29个。

这些在民政领域涌现的一个个高水平技能人才,以精湛的技艺、严谨的态度,为社会提供优质民生服务,传递温暖。

1 专业服务守护“夕阳红”

“奶奶,今天身体感觉怎么样?”每天早上午7时许,南宁市社会福利院“95后”养老护理员韦艳梅都会走进老人们的房间,了解他们的身体情况。

韦艳梅,是今年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养老护理员赛项的三等奖获得者。

“通过以赛促练,提升实战能力,让我在平常工作中,更好地照护老年人。”韦艳梅说。

“我们正在筹备技术能手工作室。”南宁市社会福利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要发挥竞赛尖子的传、帮、带作用,培育更多养老护理人才。”

“以前不敢想象,我还能坐得起来。小邱带领我做康复训练后,每天都有变化。借助辅具,我能从床上转移到轮椅了。”年逾八旬的卢春光是一名半瘫痪老人,住在柳州市社会福利院10多年,亲身体会到专业护理给他带来的改变。

卢春光口中的小邱,是柳州市社会福利院“90后”养老护理员邱丽芸,从事养老服务工作11年。2021年,她获得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2023年,她作为全国养老服务先进个人代表,在全国养老服务工作表彰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议作了交流发言。

去年,柳州市社会福利院创建“邱丽芸养老护理技术能手工作室”,发挥竞赛尖子、业务能手作用,为广大养老护理员研讨学习、结对帮带、岗位练兵搭建成长、成才的平台。目前,工作室培养出了韦伊伊、胡燕群、梁淑珍、王兰英等优秀护理人才,分别在各级护理技能大赛中斩获佳绩。

“从养老护理新手,到技术能手,再到工作室‘领头羊’。我希望能更好地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邱丽芸有了新目标。

柳州市社会福利院副院长吴红认为,要把在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培养成专家人才,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养老护理员专业化水准。

“培养一支技术精湛、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需要源头活水,更需要技艺传承。”自治区民政厅养老服务处负责人说。

设立“养老护理技术能手工作室”;推动区内23所院校设立养老服务专业;打造20家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开展“100名养老护理员骨干”示范性培训;出台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和养老护理员岗位津贴制度……我区打出组合拳,持续抓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力。

2 让折翼天使重新飞翔

测量尺寸,用石膏绷带取型,用砂纸打磨假肢……在自治区假肢康复中心,52岁的假肢装配工方伟,专注地打磨着自己眼前的“作品”。

“假肢装配工要一丝不苟,要有‘偏毫厘不敢安’的态度。”方伟说,一分一毫的误差,都会影响残疾人的穿戴体验,影响着生活质量。今年5月,他获得了全国民政技能大赛假肢装配工赛项三等奖。

在民政系统,还有一个让大众感到陌生的职业叫矫形器装配工。他是依据人体生物力学原理和康复工程技术,设计并应用体外装置,为肢体障碍者恢复功能、矫正畸形的生产制作装配人员。

自治区假肢康复中心的矫形器装配工何严,几个月前代表我区参加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获得矫形器装配工赛项二等奖。

“假肢和矫形器需要跟身体长时间接触,直接关系患者的生活质量,从业者都要有千万锤成一器的工匠精神。”何严说。

在假肢康复领域,不乏大师级工匠。55岁的严智荣,从事假肢辅具工作近30年,荣获“全国民政行业首批领军人才”“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45岁的覃爱喜,投身假肢、矫形器事业24载,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民政行业第二批领军人才”等荣誉。

近年来,民政部先后授牌了“严智荣技能大师工作室”“覃爱喜技能大师工作室”。我区依托两个大师工作室,培养出了一批以方伟、何严等人为代表的优秀工匠。

“要让高技能人才破圈出彩。”自治区民政厅机关党委(人事处)处长黄江萍介绍,我区在全国率先制定民政部技能大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在经费项目、人员场地、设施设备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和支持技能大师带徒传技,发挥高技能人才的领军和示范作用。

3 温暖生命“最后一程”

殡仪服务员、遗体火化师、公墓管理员……这些公众眼中的“冷门职业”,是民政社会事务领域具有传统特色的职业。

“我经常将自己假设为逝者家属,反复琢磨与他们说过的每一句话,体会他们听到‘让逝者睡在鲜花丛中与我们告别’等话语时的感受。”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公墓管理员赛项一等奖获得者、岑溪市“00后”公墓管理员梁淼说。

“回归本职工作感觉很踏实,想努力让大赛一等奖得主的称号名副其实。”1999年出生的彭浚铧来自崇左市殡仪馆,今年获得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公墓管理员赛项一等奖。

面对逝者家属时,梁淼和彭浚铧都有一样的体会:注重与逝者家属的真诚沟通,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他们提供精神慰藉。

“人们对殡葬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强调个性化,从业者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准。”彭浚铧的教练员万静说。

2015年,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殡仪服务员职业竞赛启动,殡葬行业从业者从幕后走向台前,比拼专业技能,加速了职业化进程。

从机械原理到实际操作,从故障排除到应急方案,从炉前告别到纳骨仪式……这是一名合格火化师的必备技能。来自南宁市殡葬服务管理处的龙敏,是一名遗体火化师,今年获得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遗体火化师赛项一等奖。

“操作不仅要做到熟练规范,还要注重人文关怀。”如今的龙敏对职业有了更深认识,“大赛的比拼基于日常工作,又高于日常工作,为日后工作树立标杆,用专业与温情服务赢得群众信赖。”

开展技能竞赛,邀请国家技术能手等专家进行培训;实行师徒带教制度,传授操作技巧和服务经验……各地民政部门通过一系列举措,殡葬领域走出更多高水平技能人才。

“现阶段民政工作被赋予了新内容,既要解决‘有’的问题,更要解决‘优’的问题。”自治区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民政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要营造千帆竞速、百舸争流的氛围,为民政工作提供人才支撑。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