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成伟 王必里
今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福利精神病医院打造“暖心民政·医心为民”党建品牌,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承办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项目,让困难群众感受到民政工作的温度与力量。
“2+3+N”服务模式
助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
“您身体怎么样?可以多参加我们组织的活动,出来走走。”今年中秋前夕,北海市福利精神病医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杜春霞带队,与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项目小组成员,一同走进精神障碍患者家中,详细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康复情况以及家庭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了医院最新的康复理念和技术,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康复活动。
今年5月,北海市福利精神病医院承接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对海城区、银海区辖区范围的居家精神障碍患者开展社区康复的技术指导、评估督导、用药指导、护理指导及教育示范工作。
“为了精准开展项目,我们初步构建起了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支撑、借助社会力量推动的‘政府+社会力量’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让精神障碍患者从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开始,到同伴融入、邻里融入、社区融入,最后融入社会。”杜春霞说。
北海市福利精神病医院对在册精神障碍患者开展筛查摸底,分别评估风险因素、行动能力、预期需求3个方面,再结合患者的参与意愿和监护人的配合度,筛选出200名康复服务对象,一对一建立档案,并根据需求提供康复服务。
在此基础上,北海市福利精神病医院积极探索“2+3+N”服务模式,“2”即坚持“全人健康”和“全程服务”理念,关注患者个人和家庭;“3”即发挥政府部门、服务团队、专业方法作用,整合卫健、残联、社区等资源,依托专业服务团队提供心理咨询、评估诊疗等康复服务;“N”即根据服务对象及家庭的需求,提供社交技巧训练、生活技能训练、社会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训练、心理咨询疏导、行为矫正指导、功能认知训练等一系列康复服务,帮助患者缓解病情,回归家庭和社会。
“目前,我院已常态化为建档对象提供线下、线上探访服务,及时掌握他们的状态及面临的困难,成功帮助患者解决了日常用药、居家康复等问题。”杜春霞说。
个性化康复服务
精准满足患者需求
对每一位参与社区康复的精神障碍患者,北海市福利精神病医院会根据其实际情况与个性需求,制订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分类别、精细化地提供医疗支持、心理治疗、职业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康复服务。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人员冯某就是受益者之一。
冯某与男朋友分手后,因受到刺激表现出一系列问题。如生活懒散,对自己的形象毫不在意;性格孤僻古怪,容易暴躁;不出门,不找工作;经常无故破坏物品;自言自语,觉得周围的人都在指责自己……
冯某也曾在医院进行门诊治疗,可由于家属和自己对于精神类疾病认识不到位,常常症状稍缓就随意减少或停服药物,造成病情反复发作,陷入医院与家庭的“旋转门”之中。
北海市福利精神病医院工作人员在社区回访时了解到冯某的情况后,将其列为服务对象,收治入院,除给予药物治疗外,还适时调整治疗方案,采取手工制作、绘画、园艺、内务整理等作业疗法及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促进其恢复社会功能。目前,冯某病情已趋于稳定。
“这种个性化的康复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杜春霞说。
截至目前,北海市福利精神病医院共电话回访794人,入户探访318人次;开展社区活动13场,涉及26个村(社区),85人次参与了面点师、手工制作等职业体验,精神障碍患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主题教育宣讲
向公众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你们了解精神疾病吗?知道怎么预防吗?”日前,北海市福利精神病医院联合海城区高德街道办事处,在赤西村举办了一场以“精神卫生知多少”为主题的教育宣传活动。
活动中,北海市福利精神病医院精神科医生向村民详细讲解了每一类精神疾病的表现、形成原因、影响、预防措施等精神卫生知识,鼓励大家关注自身及家人的心理健康,做好预防,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近年来,北海市福利精神病医院联合相关部门在社区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让社会公众了解精神卫生基础知识、求助渠道及自我调适技巧;设置咨询台,组织精神科医生现场坐诊,为居民答疑解惑,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举办各种主题的家庭护理工作坊,通过案例分享、情景模拟、手工活动、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居民学习生活中的社交冲突应对技巧等,提高社交能力,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