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要求,突出“三个强化”抓落实,推动兜底保障责任落实到位、政策衔接到位、救助帮扶到位,切实编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目前,全区共有低保对象、特困人员309.15万人,其中已脱贫对象136.38万人,防止返贫监测对象40.36万人,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强化“一盘棋”联动抓统筹
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一是高位推动强统筹。自治区民政厅党组高度重视低保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定期召开党组会、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成立由厅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对全区兜底保障工作进行统一部署、统一调度、统一督办。
二是压实责任聚合力。连续多年将低保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纳入自治区考核各设区市党委、政府的重要指标,压实地方主体责任。每年有针对性地向市、县政府领导发送提醒建议函,有效防范“应保未保”和“兜不住底”的风险,确保将符合条件的已脱贫人口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及时纳入兜底保障范围。
三是强化调度促落实。厅领导小组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围绕低保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进行分析研判。厅领导班子分别率队赴各县区对救助兜底工作进行现场调度,主动为增加脱贫人口的转移性收入提供政策指导,确保各地用活用好低保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
强化“一揽子”政策抓兜底
确保政策衔接到位
一是强化兜底政策供给。修订完善低保等兜底政策,适当放宽车辆等财产限制,核算收入时,在扣减务工成本的基础上,增加学龄前保育费、特殊教育学费和大学生基本生活费等的扣除,对于发展产业和实现就业导致收入超过低保标准的低保对象,给予6个月的救助渐退期,让更多困难家庭获得救助。
二是创新鼓励基层担当作为。出台政策鼓励基层对于因家庭成员发生重大变故或患重大疾病造成实际困难,且核查情况复杂难以及时作出判断的家庭,本着优先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原则,予以先行救助,确保基层经办人员敢作为、能作为。
三是稳步提升保障水平。出台确定调整低保标准的政策文件,指导各地采用消费支出比例法合理确定低保标准,随着当地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提高逐步提高低保标准,确保兜住底、不返贫。
强化“一张网”监测抓落实
确保救助帮扶到位
一是加强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全面建成全区统一,覆盖自治区、市、县、乡四级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对未纳入救助范围的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等风险人群开展动态监测,并根据不同风险级别或类型作出风险预警标识提示,为基层开展线下排查、综合救助帮扶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撑。
二是加强风险预警人群排查。推行“党建+救助”,将社会救助纳入基层党建网格管理,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参与社会救助的“铁脚板”作用,对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能力较弱、返贫风险较高的脱贫不稳定人口,开展拉网式排查。2024年累计排查35.8万人次,救助9.29万人次。
三是加强综合救助帮扶。联合专项救助部门依托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实时做到预警联动、对象互认、政策衔接,基本实现线上“一户(人)一条闭环救助链”。目前,全区低收入人口中获得医疗救助5.7万人、获得教育救助18.5万人、获得住房救助2.5万人、获得就业救助5419人、获得资助参保27万人,切实做到应救尽救、应帮尽帮。
下一步,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不断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持续推进社会救助扩围增效,更好发挥社会救助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功能作用,充分展示社会救助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的新担当、新作为。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