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签名承诺积极弘扬文明新风
□本报记者 覃珩 通讯员 黄仕荣
春日的桂西山区暖意融融。在百色市西林县周帮村文化广场的“丧事简办光荣榜”前,不少村民围聚于此。村民王阿婆指着刚贴上的“文明新风示范户”名单,感慨地说:“现在办白事不杀牛、不摆宴,省下的钱够给孙子交两年学费了!”这番质朴的话语,正是西林县深化殡葬移风易俗成果的生动写照。
作为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超过九成的边境地区,西林县长期饱受“白事杀牛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的困扰。近年来,该县民政局打出“建、查、约、管、树”的组合拳,用一系列硬招实招,有力破除殡葬陈规陋习,让文明新风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建,殡葬设施提档升级。总投资2669万元、占地7000平方米的西林县殡仪馆,作为重点民生项目,已完成征地工作,预计今年6月破土动工。与此同时,总投资7110万元的县级公益性公墓项目也在稳步推进,配套建设的生态墓区、骨灰堂,将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安葬需求。
查,精准施策破陈规陋习。为全面掌握各村红白事操办的具体情况,西林县对全县99个村(社区)展开地毯式摸排,共收集红白事操办数据2.3万条,梳理出“天价彩礼”“丧事杀牛攀比”等17项突出问题,为精准施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约,规章制度提升自治效能。西林县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修订的核心内容,推动乡村治理从“人情管控”向“规则治理”转变。以平木村为例,将“禁止大操大办”写入村规民约后,村民主动将酒席标准从每桌800元降至300元。管,实现红白理事会全覆盖。西林县建立“一约四会一队”制度,实现696个自然屯红白理事会全覆盖。通过制定《红白事章程》,明确“白事不超过3天”“礼金不超过100元”等标准。采取“事先预防+事中监督+事后跟踪”的全流程管理,有效遏制了陈规陋习的滋生。
树,打造典型树立文明新风标杆。西林县在周帮村、旺子村建成标准化红白服务中心,出台推行丧事简办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并探索建立奖惩机制。对带头践行丧事简办者,根据不杀牛、杀1头牛、杀2头牛的情况,分别奖励“文明新风”基金3000元、2000元、1000元;对有效劝导丧事简办和及时汇报丧事情况者,奖励“文明新风”基金500元。
西林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县殡葬移风易俗工作成效初显,红白事办理费用平均减少62%,累计减少铺张浪费800余万元,丧事杀牛数量同比下降80%。“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新理念已深入人心,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尚,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