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中国社会报丨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与红色文化传承深度融合 护航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2025-10-22 16:34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5年9月30日报道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周丽琪

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是湘江战役的主战场,伟大的长征精神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永恒的红色灵魂。近年来,全州县以全国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为抓手,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与红色文化传承深度融合,构建组织领航、阵地筑基、服务赋能的红色关爱体系,为困境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组织领航,筑牢红色关爱“压舱石”

全州县将红色文化作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精神内核,通过高位统筹、部门联动与制度设计,推动未保工作从兜底保障向精神滋养升级。

高位推动定方向。组建由县长任组长,民政、教育、妇联等35个县直单位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专项通知,形成党政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以政府力量推动红色关爱融入困境儿童服务领域。

部门联动聚合力。由民政部门牵头制定“赓续红色火种”任务清单,联合多部门推进红色文化资源整合、课程开发与服务落地。目前,已召开联席会议8次,联合处置高风险个案5例,实施涵盖资源、课程与服务的红色关爱全链条管理。

制度闭环提质效。制定红色关爱联络员会商等12项制度,建立“设计—监督—评估—改进”管理机制。将“红色故事讲解参与率”“红色主题活动开展频次”等纳入困境儿童服务评估,通过调研检查确保关爱服务既“兜牢底线”,又“浸润红色”。

三级联动,延伸红色关爱“服务链”

全州县投入财政资金665万元,打造县、乡、村三级儿童福利体系,并深度融入红色关爱元素。

县级“中枢”强引领。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围绕“红色教育+精准服务”,打造红色心理驿站、红色文化体验馆、多功能活动室3大功能区,并配套住宿区;联合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陈列复刻文物、书籍300余件(册),开设红色讲堂并开发“重走长征路”等6条专属研学线路,已组织200余名困境儿童免费参加。同时,通过问卷调研掌握困境儿童需求,制订“一人一成长计划”,如为困境儿童小浩定制“红色讲解员培养方案”,助其从自卑怯懦变得开朗大方。

乡镇“枢纽”聚力量。全县18个乡镇依托民政办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36名专职社工入驻服务,已摸排5000多名困境儿童情况。在此基础上,划分高、中、低风险儿童,实行“红色关爱+分级帮扶”措施。

村级“网络”夯基础。全县286个村(社区)均配备儿童主任,设立儿童之家253个。2024年以来,全县开展儿童主任业务培训6场,重点提升“困境儿童关爱+红色基因传承”双项能力。同时,各村(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留守儿童红色合唱团,传唱爱国歌曲,传递红色温暖;定期组织“邻里互助,红色结对”活动,促成68个爱心家庭结对帮扶困境儿童。

红暖交融,激活多元关爱“新动能”

全州县聚焦困境儿童“六有”(信仰有支撑、养育有保障、心灵有呵护、融入有支持、守法有引导、自护有能力)目标,探索 “家庭—社区—学校—社会—网络”五维“红暖交融”模式,让困境儿童沐浴红色阳光、健康快乐成长。

稳固家庭关爱根基。乡镇未保站专职社工定期走访中高风险困境儿童家庭,并开展“红色家长课堂”,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明确与孩子共同参与红色文化活动的责任,推动红色家风融入家庭关爱。

线下平台协同发力。以党群服务中心、儿童之家为阵地,组建“红色先锋志愿团”,开展“邻里互助,红色同行”活动;在全县206所学校构建“班主任+社工”协同筛查机制,精准识别高风险困境儿童并提供个性化个案服务;多部门协同设立“困境儿童研学基地”,推动社会关爱温暖传递。

开通红色服务“云直达”。搭建“困境儿童线上服务平台”,整合微信服务群与24小时热线,实现关爱活动报名、帮扶需求提交一键直达;开设“网络红色亲情课堂”,通过视频连线,让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共看红色纪录片、共话红色故事,以“云端”打破时空阻隔,既缓解亲子分离焦虑,更让红色火种薪火相传,为困境儿童成长注入持久精神力量。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