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自治区民政厅召开2023年广西清明节主题宣传活动新闻发布会,明确从3月20日至4月10日,在全区开展主题为“深化殡葬改革,推进移风易俗”的清明节主题宣传活动。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积极倡导绿色、节地、生态、文明殡葬,努力实现“平安清明”工作目标。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机构将在12个市、县同步举办第十一届广西节地生态葬公益活动,并提供“广西殡葬之窗”网络祭祀平台,方便广大家属缅怀逝者。
2023年广西清明节主题宣传活动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3年3月22日(星期三)10:00
地点:自治区民政厅二楼视频会议室
出席人员:
自治区民政厅二级巡视员 梁愈军
自治区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 杜波
南宁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 李汉波
广西殡葬行业协会会长 吴军
主持人:
自治区民政厅办公室主任 曾凡明
自治区民政厅二级巡视员梁愈军介绍2022年全区殡葬改革和服务管理工作情况以及今年主要工作思路
2022年,全区民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殡葬管理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殡葬改革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深化殡葬领域改革,着力优化殡葬服务供给,用心用情办好人民群众殡葬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
一是殡葬服务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出台《广西殡葬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分期分批推进今后五年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公益性殡葬服务设施建设指南》,划定建设标准、建设规模,指导推动各地进一步规范项目建设和管理。2022年共争取落实中央和自治区资金2916万元,补助各地推进前期和在建项目46个。截至2022年底,新建的岑溪市和金秀县殡仪馆投入使用,建成宾阳、靖西、巴马、凤山4个城市公益性公墓,另有在建项目19个,完成可研批复63个。
二是殡葬行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紧盯殡葬领域关键节点、薄弱环节,深入推进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排查整治。组织开展殡葬服务收费“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依法查处违反明码标价规定、价格欺诈、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同时,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资金4790万元,补助各地采购殡葬设施设备,持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满足群众基本殡葬服务需求。
三是节地生态安葬和骨灰撒海活动深入开展。自治区民政厅统一组织开展第十届广西节地生态安葬活动,各地根据实际常态化举办花坛葬活动,南宁、柳州、桂林、平乐等12个市县均设有花坛葬安葬点,全年全区共安葬骨灰2488具。在北海开展骨灰撒海活动,撒放骨灰848具。节地生态安葬数量逐年增多,影响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为群众所接受和认可,有力推动了绿色殡葬改革。
四是殡葬移风易俗积极推进。将红白事服务中心试点纳入设区市乡村振兴工作考核范畴,实现111个县(市、区)全覆盖。试点地区普遍建立完善红白事操作规程和婚丧喜庆事宜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明确办事期限、礼金数量、席面规模、饭菜标准等,引领带动破除婚丧陋俗,减轻群众负担,有力地提升了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五是2022年“平安清明”工作目标顺利完成。召开清明节祭扫工作布置电视电话会议,印发做好清明节和“壮族三月三”祭扫工作、开展清明节主题宣传周活动等系列文件,对清明节疫情防控和安全祭扫工作作出部署安排,压实属地责任,加大宣传引导,强化服务保障,全区各地全部顺利、平稳、有序度过了清明假期。去年清明节假期3天,全区网络祭扫达到7.84万人次,这类祭扫新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群众关注和支持。
2023年,全区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管理机构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聚焦殡葬领域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优化服务,推动全区殡葬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把群众的身后事办成宽心事、暖心事。
一是进一步加强殡葬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自治区深化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议事机制,明确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构建多方联动、协调发力、合力推动的工作格局。
二是持续完善公益性殡葬服务供给。出台《农村(乡镇)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示范点奖补办法》,激励和指导各地加快推进殡仪馆、城市公益性公墓和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力争竣工建成殡仪馆4个、城市公益性公墓4个,新开工建设殡葬服务设施7个。
三是加强和规范经营性公墓审批管理。去年自治区将经营性公墓审批权限下放至设区市一级民政部门,今年我们将制定出台《经营性公墓年检办法》,明确属地管理原则,完善定期年检制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审批事项“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同时,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加强殡葬服务收费“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进一步规范殡葬服务市场,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四是扎实做好清明节祭扫服务保障。开展清明节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带动群众参与殡葬移风易俗。深入开展清明节祭扫服务保障工作督查检查,推进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督促指导各地落实安全生产、应急处置主体责任,确保顺利实现“平安清明”工作目标。
五是深入推进殡葬移风易俗。落实生态安葬奖补政策,举办第十一届节地生态安葬和骨灰撒海活动,鼓励和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持续深入推进绿色殡葬改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展殡葬改革政策宣传,大力倡导厚养薄葬、文明节俭的丧葬礼俗,坚决抵制封建迷信、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的丧事活动,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自治区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杜波介绍今年清明节主题宣传活动情况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我区殡葬改革,大力宣传绿色文明殡葬新风,自治区民政厅决定在全区开展2023年广西清明节主题宣传活动。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是推进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工作,破除丧葬、祭扫陋习和封建迷信思想,积极倡导绿色、节地、生态的殡葬方式和文明、环保、节俭的祭祀方式,为实现“平安清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活动的主题是:深化殡葬改革,推进移风易俗。活动的时间从3月20日至4月10日。宣传内容主要聚焦于绿色文明安全祭祀、节地生态安葬、惠民殡葬政策、优秀传统清明文化宣传和殡葬行业服务等方面。活动期间,全区各地将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全力做好群众祭扫服务保障工作。今年清明节是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的第一个清明节,不同于前三年疫情下的防控措施,今年场所全面开放,人员自由流动,群众祭扫需求可能会在较短时间内集中释放,祭扫服务保障将迎来一场大考验。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有关决策部署,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清明祭扫服务保障工作,千方百计满足人民群众祭扫需求。近日,我厅制定了清明节祭扫工作保障方案,成立厅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清明节期间群众祭扫服务保障工作。下发了《关于扎实做好2023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通知》,总的要求是:要通过增设服务窗口、延长服务时间、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手段、强化人文关怀等,想方设法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温馨的服务。要大力推广敬献鲜花、绿化植树、集体共祭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积极创新服务模式,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提升服务效能。要做好祭扫场所及周边人员分流、交通疏导、火源管控等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无遗漏、无死角、无盲区。要积极开展清明节主题宣传活动、殡葬服务机构“开放日”或“服务体验日”等活动,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让更多群众了解殡葬行业,体验生命文化教育。
二是倡导文明低碳祭扫方式。我们将大力推广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引导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通过“广西殡葬之窗”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提供优质网络祭扫服务,有效满足群众祭扫需求。各祭扫服务机构将组织开展“无烟陵园”“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时空信箱”等活动,引导群众选择文明低碳祭扫方式,抵制低俗祭祀用品和封建迷信行为。将组织祭扫活动与传播清明节优秀传统文化相衔接,鼓励引导群众选择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经典诵读等方式缅怀逝者,不断丰富清明节日内涵。引导群众将追思缅怀逝者与弘扬优良家教家风有机结合起来,由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对逝者的精神文化传承上来。
三是联合各类主流媒体开展公益宣传。指导各地加强信息发布,及时主动公告清明祭扫相关信息,方便群众掌握祭扫动态。持续报道各地推进殡葬改革、推广节地生态安葬、实施惠民殡葬、推动移风易俗等工作情况,积极倡导网络祭扫、鲜花祭扫、错峰祭扫等安全文明祭扫方式和花坛葬、树葬、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大力弘扬厚养薄葬、慎终追远的传统优秀理念。通过举办网络微课堂、制作宣传橱窗、发放宣传单等方式,让清明宣传走进社区、走进群众。通过多层次、多角度、高频次的宣传,不断强化正面引导,持续宣传殡葬行业正能量,营造安全文明祭扫的良好氛围,构建和谐社会。
四是举办第十一届广西节地生态安葬公益活动。我厅定于3月27日在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防城港、钦州、贵港、玉林、百色、贺州和平乐等12个市、县统一举行第十一届广西节地生态安葬活动,主会场设在钦州市。我厅已于3月15日、16日分别在民政厅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广西殡葬行业协会微信公众号以及广西日报、南国早报等媒体平台公布了活动公告和报名方式,凡有意参加的逝者亲属,可联系当地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机构,或关注“广西殡葬之窗”微信公众号通过网络预约报名。
广西殡葬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离不开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今天召开这次新闻发布会的目的,就是请媒体朋友多关注我区殡葬改革工作和清明节宣传活动,积极挖掘和宣传广西殡葬工作的好做法、新成效和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形成强大宣传合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平安清明和推动殡葬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
最后,借此机会,为了做好清明祭扫安全,我们倡议,为了您和他人的平安出行和顺利祭扫,请密切关注当地民政和殡葬服务机构公告,尽量选择网络祭祀、错峰祭扫、居家追思等方式,避免扎堆出行、减少人员聚集、维护个人健康。
南宁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李汉波介绍2023年南宁市清明祭扫工作安排情况
为深入推进南宁市的殡葬改革,积极倡导绿色、文明、和谐殡葬新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推动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南宁市根据自治区民政厅统一部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全力做好今年清明节祭扫服务保障工作:
一是早研究早部署。2月8日,南宁市通过研究往年重大节日祭扫情况,提前开展工作部署,要求全市各殡葬服务机构做好二月二、清明节及壮族“三月三”祭扫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3月17日召开全市清明节祭扫工作专题会议,早研究早安排,确保祭扫安全。随后市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全市清明节等重要节日祭扫工作通知,要求各县区做好工作研判,提前做好工作准备。
二是早宣传早发动。从2月中旬开始,市民政局及各县(市、区)、开发区同步开展政策法规与移风易俗宣传进村(社区)活动,且每个单位不少于2场,为此,市民政局印制了10万份“推动移风易俗 创建文明新风”宣传小册子分发到各单位开展活动。同时,加大各部门的协作,联合广西广播电台经济广播、南国早报、南宁市级媒体开展移风易俗宣传专题报道,对红白事新办、简办等典型事迹进行报道,不断强化舆论的正面宣传引导,让人民群众主动参与移风易俗。市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还向全体市民发出以文明祭祀、移风易俗、平安清明为主要内容的倡议书。倡议全社会清明安全祭扫,倡导党员干部、单位职工、企事业单位人员等带头,开展网络祭扫、家庭追思、鲜花祭扫等新型祭扫方式,推广节地生态葬法,保护自然环境,树立文明低碳理念,传承优秀文化。3月27日上午在南宁市人文纪念园将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20位市民朋友及媒体一同参与。通过活动,加强殡葬行业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增进市民朋友对殡葬服务管理的了解和认可,让公众了解殡葬设施建设、机构设置、服务流程、物价体系、惠民政策等情况,展示良好民政窗口形象,推动殡葬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日,按照自治区民政厅统一安排,全市5家公墓同步举办第十一届公益花坛葬活动,将安葬骨灰237具。
三是早督察筑安全。为了确保今年清明节祭扫安全,压实各县(市、区)责任,提前开展安全自查自纠,市级层面从3月21日起,对全市所有殡葬服务机构开展督促检查,将对重点场所、关键服务环节、重要设备用品必看必查,发现问题隐患立改立消。清明节期间,将建立应急体系、监测预警、信息报送等工作制度,保证24小时有领导带班,有工作人员值班值守,确保做到万无一失,实现安全、生态、文明祭扫。
清明节将至,各地殡葬服务机构将迎来祭扫高峰,请问自治区民政厅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群众祭扫需求?另外在保障群众“逝有所安”方面提供了哪些节地生态安葬方式,价格怎么样?
杜波:今年清明节是我国疫情防控实施“乙类乙管”之后的第一个清明节,针对广大人民群众祭扫悼念、追思亲人的需求较为迫切,人员较为集中的新情况,我们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千方百计满足人民群众清明节祭扫服务需求。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召开会议动员部署。早在3月10日,我厅就组织召开全区清明节祭扫服务保障工作会议,对全区清明节祭扫工作作了全面的部署安排。同时召开殡葬工作重点市、县平安清明工作座谈会,对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点进行深入梳理和分析研判,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二是加强宣传树立新风。充分利用清明节期间社会公众高度关注殡葬工作的有利时机,通过在全区集中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加大殡葬改革政策宣传,积极推广网络祭扫、代客祭扫、家庭追思、植树缅怀等文明低碳祭扫形式,开展“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等活动,引导群众文明祭扫,助推殡葬移风易俗新风尚。
三是加强督查抓落实。自治区民政厅成立了由厅领导带队的清明节祭扫服务保障工作检查组,并抽调地市民政部门有关人员开展安全生产市际交叉检查,进一步夯实属地主体责任,筑牢安全保障底线。
四是强化应急值班值守。要求各级民政部门清明节期间落实24小时专人值班值守制度,每天收集祭扫服务保障情况,随时应对突发事件,确保上传下达渠道畅通高效。
关于在保障群众“逝有所安”方面提供的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我们主要是按照国家坚持“公益性为主、经营性为辅、节地生态为导向”的殡葬改革理念,持续推进殡葬服务设施建设,提供多样性安葬方式,满足群众多样性安葬需求。目前,全区共有经营性公墓39个和公益性公墓9个。公益性公墓实行政府定价,经营性公墓实行市场调节价,除了市场调节价格墓位外,我区经营性和公益性公墓均提供有不同价位的多种节地生态安葬方式。一是不保留骨灰的花坛葬和骨灰撒海。自治区每年组织免费花坛葬和骨灰撒海活动,常年接受报名,给予参与活动的亲属每例骨灰800元补助。二是殡仪馆内的骨灰寄存。为了方便群众临时寄存骨灰,各地殡仪馆均提供有骨灰寄存格位,平均每年管理费在200元左右。三是骨灰堂格位存放和壁葬、塔葬等立体骨灰安葬。价格在900元至7000元不等。四是骨灰墓穴安葬。一般是指墓穴面积小于0.8平方米的节地安葬,价格在3000元至2万元不等。比如,南宁市马岭公益性公墓提供的墓穴安葬价格最低9800元,最高20600元。
近年来,南宁市在节地生态安葬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李汉波:近年来,南宁市积极推动节地生态安葬,一是加强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目前,我市可提供骨灰安葬的公墓有6家,3家公益性公墓和3家经营性公墓。所有公墓严格落实国家节地生态安葬政策,全部配套建设有骨灰深埋区、草坪葬区、花坛葬区、格位存放等节地生态安葬区域,传统墓葬区也全部按照单穴0.5平方米,双穴0.8平方米建设。二是加大节地生态安葬宣传。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清明节等重要传统节日,举办殡仪馆“公众开放日”、节地生态安葬等活动,通过广播电视、公众号、报纸、宣传手册等方式,加大宣传报道。设置江南殡葬服务站,为群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利用各县(市、区)走进村社区开展节地生态移风易俗宣传,特别是从2022年起,市民政局与市文明办合作,每季度在南宁市电视台、南宁日报开展移风易俗宣传,通过对党员干部带头参与节地生态安葬移风易俗典型进行报道,引导群众自觉参与。三是严格落实奖补政策。按照自治区规定,参与节地生态安葬的逝者亲属按每具骨灰补助800元标准给予奖励,近十年来,南宁市海葬安葬骨灰800多具,花坛葬安葬骨灰近2000具,发放节地生态奖补资金近400万元。四是节地生态安葬走向多样化、常态化。近年来,南宁市不断完善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推出了壁葬、树葬、崖坡葬等各种惠民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得到群众认可。随着群众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南宁市节地生态安葬逐步走向多样化、常态化,全年接受逝者亲属报名,不定期举办公益安葬。举办场次和安葬数量逐年增多,节地生态安葬日益深入人心。
广西殡葬行业协会如何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做好今年清明节工作?
吴军:为做好2023年清明节工作,广西殡葬行业协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行业组织作用,积极协助配合自治区民政厅和各地政府做好清明节祭扫服务保障工作。在一如既往抓好殡葬服务机构会员单位祭扫安全工作的前提下,广西殡葬行业协会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宣传引导,营造改革良好氛围。清明节期间,组织开展2023年广西殡葬行业宣传月活动,联合各大主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展公益宣传,持续跟踪报道各会员单位工作亮点和经验做法,深入一线挖掘行业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唱响殡葬改革主旋律,传播殡葬行业正能量;发动广大会员单位依托自身平台优势,通过宣传窗、显示屏、展板、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殡葬改革政策、优秀殡葬文化和殡葬服务等,营造良好的殡葬改革和文明祭扫舆论氛围。
二是强化服务保障,提升祭扫服务水平。发动各殡葬服务机构,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努力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温馨的殡葬服务,包括:增加服务窗口和服务人员,延长服务时间,解决清明节期间群众集中祭扫需求;增设便民利民服务项目,包括开通线上办理业务、网络祭扫、代为祭扫、免费祭扫专车、免费充电服务等等。
三是推行绿色殡葬,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发动各殡葬服务机构积极创建“无烟陵园”,组织开展“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等活动;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引导群众选择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踏青祭扫、植树缅怀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自觉抵制低俗祭祀用品和迷信行为。利用开展节地生态安葬活动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行花坛葬、海葬、壁葬、树葬、草坪葬、骨灰格位葬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节地生态安葬方式。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