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发布会

广西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

2025-10-31 11:33     来源:广西云客户端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10月30日(星期四)10:00,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邀请自治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黄丽娟;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潘旭阳;自治区民政厅二级巡视员韦有亮,介绍“十四五”广西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巩光胜主持。

  广西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5年10月30日10:00

地点:南宁市民族大道112号广西新闻发布厅

出席人员:

黄丽娟  自治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

潘旭阳  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韦有亮  自治区民政厅二级巡视员

主持人:

巩光胜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

10:00


巩光胜: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今天举行的是“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主要介绍“十四五”广西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有关情况。

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自治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黄丽娟女士,请她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潘旭阳先生,自治区民政厅二级巡视员韦有亮先生。

下面,我们首先请黄丽娟女士作介绍。

10:01


黄丽娟: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广西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十四五”以来,全区各级残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残疾人工作的决策部署,会同各有关部门认真实施《广西残疾人保障和发展“十四五”规划》,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推动我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

总的来看,经过5年的努力,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健全,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残疾人保障水平和发展能力明显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更加真切、幸福感更加充盈、安全感更加踏实。具体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纳入大局、守住底线,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成效明显。“十四五”以来,我们扎实开展“防返贫 守底线”、“三纳入三帮扶三服务”等专项行动,与相关部门定期开展数据比对,将易返贫致贫残疾人全部纳入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稳定消除风险。全区共有8万名残疾人纳入监测和帮扶范围。通过建立“阳光助残基地”、培育“美丽工坊”、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措施,累计帮扶残疾人14.6万人次,牢牢守住不发生残疾人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二是逐步健全、不断优化,多层次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十四五”以来,我们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全区累计有278.13万人次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供养范围,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8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90元,惠及残疾人111万人次。100多万名残疾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43万多名残疾人获得参保资助。全区有托养服务机构196个,持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项目,共为17.37万名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托养服务。

三是精准帮扶、暖心服务,有力有效提升残疾人的生活品质。“十四五”以来,我们大力实施广西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打造了“助残就业 桂在行动”工作品牌,有效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全区36.4万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实现就业,就业率达59.4%,比“十三五”末提高了7.6%。我们扎实开展“康复服务·桂在行动”系列活动,共为95.18万名残疾人提供免费基本康复服务,为22.13万名残疾人提供免费基本辅具适配服务。连续4年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纳入自治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累计救助残疾儿童11.7万人次。实施残疾预防行动,残疾预防和残疾人的康复水平明显提高。我们深入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行动,特殊教育办学质量、保障能力逐步提高。累计建成特殊教育学校99所,实现20万人口以上县特教学校全覆盖。开展“阳光助学”资助项目,累计资助残疾学生4.48万人次。我们广泛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冰雪运动季”等文化体育活动,培养输送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东京、巴黎残奥会并取得优异成绩,残疾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进一步协调发展。

10:07


黄丽娟:

四是完善机制、优化环境,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十四五”以来,我们不断完善残疾人法律救助体系,推动残疾人权益保障检察公益诉讼、残疾人司法救助和法律服务提质增效。实施“扶残维权工程”,办理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2889件。全区建成122个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构、121个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开展残疾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专项行动,组织“普法六进”宣传教育活动1266场。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全区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公共建筑、房屋建筑、市政道路、公共交通设施等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100%,高铁站、地铁站等重点公共场所全部实现无障碍通行,有力改善残疾人出行和参与的环境。

五是夯实基础、凝聚合力,扶残助残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十四五”以来,我们积极推动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各设区市均建有1所以上残疾人康复或托养设施,县级基本实现康复、托养和综合服务设施“三者有其一”目标。完成高效办成残疾人服务“一件事”改革,政务服务效能提升1.5倍。发挥扶残助残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我区13个集体和个人获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深化“八桂助残”志愿服务品牌建设,全区组建助残志愿服务队4088支,带动社会各界广泛开展扶残助残志愿活动共2万多场次,帮助残疾人办实事、解难题,营造了良好社会文明风尚。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科学编制“十五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不断创造残疾人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10:10


巩光胜:

感谢黄丽娟女士的介绍,现在欢迎大家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示意。

10:10


  新华社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请问自治区民政厅“十四五”以来推进残疾人特别是困难残疾人福利保障做了哪些工作?

韦有亮:

谢谢您的提问。广西高度重视困难残疾人的民生保障工作,把对残疾人的保障和关爱作为“暖心民政”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全力推动政策体系更健全、服务供给更优质、民生保障更有温度,让残疾人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一是健全残疾人救助兜底保障体系。广西持续完善残疾人救助政策,将残疾人保障工作纳入“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强化困难残疾人兜底保障。对重度残疾人家庭收入核算时,合理扣除康复刚性支出,落实“单人保”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通过动态监测和主动发现机制,精准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低保、特困供养或临时救助范围。2021年以来,全区纳入低保、特困的残疾对象58.39万人,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08.86亿元;为困难残疾人实施临时救助22.93万人次,累计发放临时救助金1.1亿元。

二是提升残疾人两项补贴水平。从2025年1月1日起,我区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每人每月提高10元,分别达到90元。全区建立残疾人补贴精准发放和复核机制,推动数据共享和“网上办”“掌上办”服务,确保补贴按时足额发放、群众满意。2021年以来,累计为符合条件的46万困难残疾人、65万重度残疾人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51.85亿元,有效增强了困难残疾人生活保障能力。

三是实施残疾人康复服务工程。依托“暖心民政”行动计划,统筹各级资金2.81亿元,实施居家设施改造、福康工程、儿童辅具配置、精康融合行动等项目,为11.2万户高龄、失能、残疾特困老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为5495名困难残疾人配置辅具1万余件,为3.1万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康复服务。通过多层次关爱措施,切实改善残疾人生活条件,提升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融入水平。

总体来看,“十四五”以来,广西民政系统以“暖心民政”建设为牵引,着力打造有温度、有尊严的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体系,让广大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更有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谢谢。

10:15


  国际在线记者: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是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之一,是一项有绝对数量指标约束的硬任务。请问这项任务完成得怎样?自治区残联在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方面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黄丽娟:

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困难重度残疾人的关心关爱,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自治区残联精心组织实施,积极筹措资金,广西制定出台《广西关于做好“十四五”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区各级残联精准施策,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类别、实际需求及居住环境提供定制化方案,做到精准识别需求、科学制定方案、个性化实施改造。同时通过强化组织管理、加强项目监管,不断提升改造质效,有效消除残疾人居家障碍,显著提升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和居住品质。“十四五”期间,我区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任务为5.17万户。五年来,我们共筹措资金2.11亿元,完成改造5.96万户,完成率达115%。

在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方面,我们积极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权益维护保障体系。一是建立法律救助三级网络。在自治区、市、县三级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构或工作站,方便残疾人快捷地反映利益诉求。二是优化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出台残疾人司法保护实施意见,法院系统推出绿色通道、上门立案、“无声调解”等12项便民举措,检察机关建立“司法救助+社会救助”机制,发布残疾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和检察公益诉讼案例,将人身损害赔偿、劳动争议等纳入法律援助范围,累计办理涉残案件2889件,提供咨询9139人次。三是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将残疾人保障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和残疾人法治教育纳入“八五”普法重要任务,营造全社会关注重视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氛围。谢谢。

10:20


  当代广西杂志社记者:近日,河池宜州的肢残女孩谢薇娜“啃笔求学”的故事吸引了广大媒体的关注。教育是改变残疾人命运的根本途径。请问,我区实施“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成效如何?下一步将采取怎样的措施,以满足残疾人的教育需求?

潘旭阳:

感谢大家对特殊教育事业的关心,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将其作为教育强区建设的重要类型,先后实施了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行动计划。特殊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十四五”以来,广西共统筹专项资金1.83亿元,新建特教学校14所、迁建改扩建66所(次);新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91个、资源教室346间。支持区内5所中高等院校开展残疾人教育联合办学,累计培养残疾学生2000余名。全区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稳定在99%以上,特殊群体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下一步,教育厅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科学编制并启动实施“十五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合理布局特殊教育学校,确保到2030年,每个设区市都有一所十五年一贯制的综合性特教学校;2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都建有特教学校;20万人口以下、残疾儿童较多的县(市、区)独立建校或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确保应入尽入。二是加快改善薄弱特教学校办学条件,加大对配备康复训练等设施设备的支持力度。鼓励通过增加招生类别、举办孤独症儿童特教班等方式,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三是推进资源教室建设,确保到2030年,随班就读残疾儿童5人及以上的中小学都建有特教资源教室,配备必要的教学康复设备和专兼职资源教师。四是积极发展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增设适合残疾学生就读的相关专业,进一步扩大招生指标,保障残疾人特殊权益。

强化特殊教育普惠性,是保障残疾人平等接受教育权利的重大措施,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水平标志和重要内容。我们将坚持特教特办,重点扶持,让每个残疾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10:23


  广西日报记者: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自2022年开始,每年纳入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我想请问,该项目的实施情况如何?另外,科技赋能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十四五”以来,我区推科技成果在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应用转化,为残疾人融入社会、共享科技发展成果提供支撑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黄丽娟:

我区认真组织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从2022年以来,连续四年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对有康复救助需求且符合条件的0—17岁各类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手术、辅具适配、康复训练等康复救助。相继出台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规范、康复机构定点规范等多个政策配套文件,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建设逐步完善,体系初步建成。从今年开始,我们实施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南宁市、百色市右江区确定为全国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先行先试地区。“十四五”以来,全区共培育了各级各类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近400家,残疾儿童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近万人。自治区财政共筹集投入康复救助经费11.6亿多元,为11.7万多人次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救助服务,救助率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在推动科技赋能残疾人康复服务方面,自治区残联加大工作力度,一是成立了广西科技助残创新联盟,搭建“政、产、学、研、用”融合平台。二是推动成果转化应用。重点打造助残科技产品应用场景、培育创新典型。比如与广西产研院人工智能研究所联合开展“基于多模态感知与人工智能的智能助盲眼镜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成果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先进技术展上作全球首发,并荣获展会参展展品“银奖”。三是加强线上康复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了“智慧特教—残疾儿童康教知识服务平台”与“残疾儿童康复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平台”。“智慧特教”平台注册专业人员超万人,服务60多万人次。研发“乐芽AI生态评估应用系统”原型,实现了对孤独症儿童精准评估与康复支持。谢谢。

10:30


巩光胜:

感谢发布人,现场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本场发布会前,我们在网络平台发布了预告,收集广大网友对发布会关注的问题。网友对广西残疾人事业发展很关心,我们挑选了其中2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现在代表网友提问。

  网友“钮祜禄.山蛋蛋”和网友“风一样的女子”提问,残疾人就业有什么帮扶政策?广西有哪些创新帮扶措施?谢谢!

黄丽娟:

感谢广大网友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支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十四五”以来,广西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实施一系列助残就业项目,开展“助残就业十大行动”,深化“助残就业 桂在行动”广西品牌,在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聚焦就业优先,加大政策帮扶。以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的名义出台了《广西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办法》等政策,为残疾人构建坚实的就业政策支持体系。全区累计安置残疾人就业13.02万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共有2633家安排残疾人就业5080人次。目前,全区36.4万名持证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实现就业,就业率59.40%,较“十三五”提升7.6个百分点。

二是聚焦重点群体,创新项目帮扶。对于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我们联合自治区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壮美广西·百千万助残兴万家”专项行动,实施“阳光助残基地”项目,累计帮扶6万多名残疾人就业增收。对于残疾妇女就业帮扶,我们培育了11家广西“美丽工坊”,扶持约1300名残疾妇女创业就业。对于盲人就业帮扶,我们创新打造“阳光桂手”盲人按摩就业品牌,促进行业规范化、品牌化发展。对于残疾高校毕业生,我们开展“阳光助航”残疾人大学生就业服务活动,落实“一人一策”就业服务,连续4年就业率稳居90%以上。

三是聚焦培训赋能,优化就业服务。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累计培训城乡残疾人8.5万人次。构建“线上+线下”立体招聘服务体系,联合人社等部门开展就业援助月、“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1200多场(次),走访用人单位和残疾人5200多次,拓展2792个适残岗位。创建广西爱心助残就业联盟、广西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广西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通过“一联盟两基地”示范带动助残就业,累计安置或带动7045名残疾人就业。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残疾人就业帮扶政策,强化残疾人就业服务,促进残疾人实现较为充分较高质量的就业,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谢谢。

10:37


巩光胜:

感谢3位发布人,也感谢现场的记者朋友。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自治区残联联系沟通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再见!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