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砥砺行,春华秋实满庭芳。第十四次全区民政会议以来,柳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在兜底线、优服务、促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用心用情绘就了一幅有温度、有厚度、有质感的民生幸福画卷。
党建引领强机制 民政事业发展保障更加有力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把握民政工作的政治属性,打造“柳小明”柳州民政服务品牌。坚持大抓基层,民政系统基层党组织锻造更加坚强有力,党建品牌创建率100%,五星级党支部创建率超50%。以党建全面过硬促发展全面提升,高标准完成全国第四批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任务、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第二批国家综合创新试点等国家及自治区试点(实验区)任务8个,高质量打造“幸福养老在柳州”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工作样板。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出台6项制度文件,完善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等方面的顶层设计、制度创新和政策供给,着力破解长期制约柳州民政事业发展的法规政策、资源配置、要素保障等问题。以两次机构改革为契机,统筹规划机构设置,设立养老服务促进中心、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等3个事业单位,聚焦老龄事业、儿童福利等方面实现人员、职能全面落实,机制高效运行。建立健全民政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注重以赛促训,发挥竞赛尖子和技能大师带徒传技作用,培养出国家级养老护理员、国家级养老护理裁判员、自治区级防腐整容师等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分层分类兜底线 社会救助更加精准
救助体系不断健全。建立健全“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快速响应救助等机制,分层分类落实政策,切实保障低收入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全市纳入分层分类兜底保障1118.74万人次,发放救助补助资金40.86亿元。
救助标准持续提升。城乡低保标准分别由2019年每人每月605元和每人每年3852元提高到目前的770元和6000元,增长27%和57%;城乡特困人员生活标准分别由2019年每人每月800元和500元提高到目前1010元和650元,增长26%和30%。
柳州市民政局通过大数据比对分析,把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孟龙村王某安家庭遇困预警信息推送到良口乡民政办,驻村第一书记第一时间上门核实情况并助其办理低保
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有效衔接。率先在全区印发“推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畅通公益慈善力量参与救助渠道。为政府救助无法覆盖或者经政府救助后生活仍然存在困难的特殊弱势群体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救助帮扶,满足困难群众多元化救助服务需求。
优化服务提质量 困难帮扶更为暖心
儿童关爱保障网织密织牢。构建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实现兜底保障提标扩面。创建“柳州市困境儿童服务中心”,建立“政府+专科医院+社会组织”的一站式平台服务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制发《柳州市困境未成年人风险等级评估表》等五套本土化评估工具,进一步提高孤困儿童关爱服务质量。在全区率先实现购买收养能力评估服务全覆盖、乡镇(街道)困境儿童救助保护站全覆盖。
2023年,柳州市选树12名“最美儿童主任”并进行表彰
残疾人福利保障不断完善。强化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县(区)全覆盖。完善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推动精神病人、失能失智老年人医、康、养有机结合。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447.557万人次,发放金额3.843亿元。
流浪救助水平持续提升。以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建设为契机,加强街面巡查、医疗救助、寻亲返乡、安置落户、托养照护等工作衔接和“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救助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人员9580人次。
健全体系强供给 养老服务更具品质
老龄工作机制建设成效明显。建立健全市县两级老龄工作机制,部门高效协同,创建广西3A级老年人宜居社区17个。全市实现60岁以上老年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全覆盖,建立多领域“银龄志愿服务人才库”“银龄行动”成为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品牌。构建兜底为基础、普惠为主体、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城乡联动发展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服务供给日益丰富。以“1521”康养基地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市建成养老机构93家、街道(乡镇)为老服务中心77个、社区(村级)服务站点360个。推动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从特殊群体向社会老人拓展,提供兜底保障服务12项、普惠性服务10项。在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嵌入托养床位,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188张,提供居家上门服务82万人次,配备康复辅具、智能化设备1.4万件,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6897户,建成73个老年助餐服务站,满足老年人多元服务需求。促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与旅游、物业、辅具等产业融合,建设广西旅居养老示范基地、“物业+养老”服务驿站,搭建适老辅具服务网络,撬动银发经济市场活力。
2024年10月9日,柳州市白云颐养中心为老年人开展义诊活动
养老服务人才建设和监管持续强化。聚焦政校企合作、以赛促训、带徒传技三项措施,输送养老护理员2500人,形成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德技兼备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柳州市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经验做法得到央视媒体的宣传和报道,“邱丽芸养老护理技术能手工作室”被评为柳州市先模创新工作室。建设集统筹协调、数据分析、综合监管于一体的智慧养老管理平台,实现全市养老服务全流程监管。
多元参与聚合力 社会治理更添活力
社会组织管理规范有序。率先在全区推行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和备案管理制度改革、开展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备案试点工作,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全覆盖。规范开展社会组织年检工作,累计对387家社会组织作出行政处罚。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收费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减轻企业负担995.76万元。出台《柳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管理办法》,举办五届公益创投活动,122家社会组织通过产业帮扶、消费帮扶、慰问关怀等方式参与乡村振兴,投入帮扶资金1425.45万元,惠及群众27.44万人。
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全市慈善组织体系建设,发展慈善基金,培育社区慈善组织,有效解决社区困难群众“小急难”问题,累计服务群众5万多人次。开展柳州“慈善一日捐”“中华慈善日”“99公益日”等活动,发展网络慈善,策划公益慈善项目105个,累计筹募款物价值共1.32亿元。创新拓展福利彩票销售渠道,累计销售即开型福利彩票5.11亿元,筹集福彩公益金1.02亿元。
改革创新提质效 公共服务更有特色
殡葬服务便民利民。开展殡葬服务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实施3个市级城市公益性公墓、4个“空白县”殡仪馆项目建设。全面落实殡葬服务规范公开,推出惠民殡葬服务项目,推广花葬、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切实减轻群众治丧负担。
婚登服务创新开展。倡导文明婚俗理念,连续举办五届公益集体婚礼。打造新时代的婚姻登记处,各城区婚姻登记处逐步实现进公园、进景区、进街区,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幸福地标”。率先在全区开展结婚登记颁证服务、婚姻情感调解服务,内地居民婚姻登记实现“跨省通办”“全区通办”“全市通办”。累计完成婚姻登记业务19.17万对。
康复器具产业初具规模。推进“两园区一平台五中心”建设,康复辅助器具、康养机器人等产业园区建设投入7.6亿元,建成9万㎡厂房,引进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投入2亿多元在柳州市建立优必选柳州智能机器人总部制造基地。
区划地名服务优化提升。制定《柳州城市道路地名总体规划研究(2020—2035)》《柳州市道路命名规则》《柳州市行政区域地图》等,提升地名公共服务水平。编印《柳州地名录》《柳州地名故事集》,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深入实施“乡村著名行动”,柳城县、融水县被评为“广西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柳东新区雒容镇被评为千年古镇。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