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贯彻第十五次全区民政会议精神 > 发展成就

防城港:兜牢民生底线 办好民生实事 增进民生福祉

2025-02-13 17:57     来源:防城港市民政局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年来,防城港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围绕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和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能,持续用心用情用力,全市民政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有力服务了改革发展大局。

基本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精准兜底脱贫工作的实施方案》《全市巩固拓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促进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不断完善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与乡村振兴、医保、卫健、残联等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前,保障城乡低保对象约3.5万人、特困人员约3400人。2019年以来,城市低保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68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800元;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从每人每年46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6300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达到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累计支出低保、特困资金约8.6亿元。同时,有效实施陆地边境0—3公里边民补助,惠及陆地边境0—3公里67个村(社区)约17.06万群众,2019年以来,边民补助标准从每人每月167元提高到210元,累计发放边民补贴约21.7亿元。


防城港市民政部门到群众家中开展民政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排查

养老服务事业不断发展 更加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

出台《防城港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建立防城港市养老服务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养老服务制度机制建设更加完备。新建防城港市示范性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县区级社会福利院项目、示范性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项目等一批养老项目,总投资约1.7亿元,提升养老服务设施水平。围绕老年人居家照护需求,探索建设老年助餐点22个,服务老年人就餐12万多人次,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务约7500人次。推进实施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累计完成适老化改造765户。落实高龄津贴制度,惠及2.2万名高龄老人,2019年以来累计发放补贴1.2亿元。积极参与擦亮“壮美广西·长寿福地”品牌,2023年11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授予防城港市全国第三个全域性“长寿市”称号。


防城港市示范性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现场

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深化 人民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根基持续夯实

以防城港市“海边山、党旗红”党建品牌为引领,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基层治理模式,深入开展清廉社区、清廉乡村、清廉边疆建设。印发《防城港市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强基层村(社区)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村(社区)重要事项“四议两公开”,推进村规民约的制定修订,开展红白事服务中心试点,开展村(社区)“两委”干部培训,提升村“两委”干部履职能力,党委领导、党政统筹、清廉高效的管理效应进一步形成,基层民主形式日益丰富,基层群众自治地位作用更加突显。

儿童福利深化拓展 关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落实儿童福利政策,保障孤儿约200人。2019年以来,社会散居孤儿(含艾滋病毒感染儿童)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800元提高到1022元,机构抚养孤儿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1200元提高到1422元,累计发放保障金1520.2万元。逐步推动儿童福利工作向普惠性发展,保障事实无人抚养儿童730人,服务“三留守”儿童2098人、困境儿童13人。2019年以来,投入10万元实施脑瘫及智力低下儿童康复服务,投入535万元实施“三留守”社会服务项目,期间电话核查3000多次,入户巡访1141人,无户口核查929人,个案工作服务123人,解决未成年人户口遗留问题260人。引导各界人士和社会组织开展“关注心灵、护童成长”“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等活动260多场,帮助42名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学生重返学校,帮助困境儿童实现“微心愿”230多个。推动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县级儿童福利机构拓展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依托“12345”政府服务热线搭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热线服务平台,不断增进儿童福祉,维护儿童合法权益。

社会组织和慈善工作有序发展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将党建工作融入社会组织运行和发展全过程,基本形成登记管理、业务主管、党建工作机构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制。2019年以来,30家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实行了“应脱尽脱”,清理了49家“僵尸型”社会组织,整治非法社会组织9个,开展行政执法调查案件3个,行政处罚撤销登记1个,注销、取缔社会组织284个,2次在自治区民政厅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将福遥旅居康养中心执法案例作为优秀案例推送至民政部。广泛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慈善力量服务中心大局,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应急救灾、扶贫帮困等活动,投入资金约1.3亿元。有序销售福利彩票,2019年以来,共销售即开型福利彩票约24329万元,筹集彩票公益金4865.9万元。


2024年第九个“中华慈善日”慈善宣传暨防城港市“慈善一日捐”活动晚会募捐现场

社会事务和区划地名服务管理有效开展 为群众提供更好更便利的服务

持续深化殡葬改革,举办“殡葬改革宣传月”、生态花坛葬等活动,推行惠民殡葬政策,2019年以来,殡葬惠民补贴6477户家庭,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887.5万元。不断提升婚姻登记服务质量,全面取消婚姻登记收费,实现国内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春节、中秋节、七夕节、5月20日等特殊日子当天向群众提供婚姻登记服务。2019年以来,服务办理群众结婚登记23795对,离婚登记11460对,其中涉外结婚登记2446对,离婚登记72对。积极推进残疾人福利,建立了与残联部门信息共享工作机制,实现残疾人补贴办理“跨省通办”和“全程网办”,保障残疾人约2万人,2019年来,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1040.8万元。开展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和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项目,推进实施残疾人广西“福康工程”精准康复服务项目,探访453人次,建档409人,为符合条件的161人配置假肢等各类康复辅具265件,肢体矫形手术4人。持续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质量,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加强极端天气、特殊时段、敏感时期、关键部位和重点人群巡查排查,给予各类临时遇困人员妥善救助。2019年来,累计救助909人次,帮助12名受助人员成功寻亲,办理安置落户24人。稳慎有序推进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常态化管理县级界线11条共527.25公里,乡级(含街道办)界线45条约合800公里,实现边界平安。提升地名公共服务能力,共收录标准地名15233条。编印《防城港市地名文化概览》《防城港市标准地名录》《防城港市自然村地名词典》等一批地名图书,开展22批次地名图书走进单位、村(社区)、学校等单位活动,积极弘扬地名文化。

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不断加强综合能力建设 进一步夯实筑牢民政事业发展基础

坚持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到民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落实党组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制度要求,加强常态化的干部教育和监督管理,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坚持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重大教育活动,举办“民政讲堂”共41期,深入开展民政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活动,扎实推进政治巡察、督查审计等反馈问题整改,加强单位制度建设,做好项目资金监管,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要求,坚持依法行政,推进信息化建设、强化安全管理等工作,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升民政能力建设水平。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