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港市不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扎实推进“五个民政”建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奋力谱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贵港市民政局获评全国家庭工作先进集体,贵港市低收入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获评为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贵港平南县商会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市民政系统涌现出一批全国、全区先进集体和个人。
聚焦困难群众关切 在民生保障中彰显民政作为
社会救助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落实“凡进必核”“动态常核”的社会救助制度,主动发现、及时救助,防止因“漏保”“脱保”造成新的返贫致贫现象。全市共兜底脱贫人口10.18万人,兜底防止返贫监测对象23322人。2019年至2024年,城乡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480元、每人每年32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780元、每人每年6300元,分别增长62.5%和97%。五年来,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691万人次,特困供养人员2.5万人,发放低保、特困救助资金44.69亿元;临时救助困难群众5.5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5704.26万元。持续优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开展“大爱寻亲·温暖回家”“寒冬送温暖”“夏日送清凉”系列活动,2019年以来全市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500多人次。
儿童关爱保护机制不断健全。选优配强乡镇、村(居)儿童主任1300名,组织800多对爱心家长与留守、困境儿童结对帮扶。机构养育、社会散居孤儿最低生活养育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422元、1022元。五年来,累计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5.98万人次5875.32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12.9万人次1.05亿元。深入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发放助学金752.62万元。做好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不断提升儿童照护水平。
残疾人福利水平稳步提升。实现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提升便民服务水平。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27.9万人次1.82亿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70.8万人次2.96亿元。实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
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在主动作为中增进民生福祉
养老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印发《贵港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贵港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政策遵循。提高养老机构规范化水平,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贵港市医大仁爱养老服务中心获评为广西首批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组织开展旅居养老示范基地、养老机构等级评定,评定四级、五级养老机构各1家,三级养老机构3家,桂平市西山泉国际养生旅游文化综合区等3家单位获评首批广西旅居养老示范基地。港南区获评为中国“长寿之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建立健全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等制度,发放高龄老人生活津贴726.4万人次、2.46亿元。积极探索老年助餐服务模式,建成46个爱心食堂、长者饭堂,累计服务老年人超过3.4万人次;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2800多户。建成县级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5个、覆盖率100%,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39个、覆盖率51.95%。港北区荷城社区等5个社区获评为广西老年宜居社区。2024年5月,贵港市入选民政部2024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城市。市第一老年养护院、市老年颐养院、覃塘新区老年养护院等一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加大招商引资上项目,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吸引全国养老服务先进单位福建伍心养老、光大百龄帮等全国知名养老服务品牌企业落户贵港。
近年来,贵港市积极开展老年助餐服务试点,探索多元助餐服务模式。图为农村老年人在爱心食堂用餐
婚姻登记服务提档升级。2021年率先在全区实现婚姻登记全过程免费服务,先后实现内地居民婚姻登记“全市通办”“跨省通办”,婚姻登记管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优化节假日婚姻登记服务,2024年起推行“三月三”“520”等节假日和特殊寓意日子开展婚姻登记服务,进一步提升婚姻登记便民服务水平。持续开展婚俗改革宣传,创新举办“移风易俗 为爱添彩”中式集体婚礼活动,倡导文明婚嫁新风。
殡葬改革有序推进。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全市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殡葬改革机制不断健全。实施殡葬服务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开展殡葬领域专项整治,贵港市、桂平市、平南县公益性公墓项目有序推进。持续开展文明绿色生态祭扫,连续举办七届公益花坛葬活动,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文明新风尚,连续16年实现“平安清明”目标。2023年贵港市福泰园殡仪馆、平南县殡仪馆获评为广西殡葬服务示范单位。
贵港市积极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倡导绿色殡葬新风,推进移风易俗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在提质增效中满足人民期盼
慈善事业蓬勃发展。2021年起率先在全区以市政府名义开展慈善表扬活动,四年来先后表扬了广西扬翔慈善基金会等63个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先进项目,打造贵港市“贵人善助”等公益慈善项目。建立慈善事业促进服务基地,设立慈善事业服务项目,培育孵化10家慈善组织,5家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6家获得公开募捐资格。举办“关爱长者,贵人善助,情暖重阳”等“中华慈善日”主题系列活动,动员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等开展慈善活动7000多场次,服务“一老一小”等群体20万多人次。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捐赠资金物资5.2亿元,受益群众200多万人次,慈善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日益彰显。
贵港市率先在全区以市政府名义持续开展三届慈善工作表彰。图为2021年贵港市举办公益慈善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捐赠现场
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印发《贵港市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2021年以来,累计评选出3A级以上社会组织23家。每年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清理整治行动,减轻企业负担1250万元,惠及全市3654家企业。加强社会组织行政执法,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劝散涉嫌非法社会组织2家。加强社会组织党建,2019年以来,社会组织党支部数量从8个发展至32个,党员人数从23名发展至123名,培育示范性党组织8个。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建立产业基地5个,引导社会组织为易地搬迁户等共计1万余人进行技能培训。
区划地名助力乡村振兴。加强地名命名管理,五年来共备案批复65处新建住宅小区、建筑物名称,命名街路巷30多条,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10个。推进“乡村著名行动”,积极打造港北区中里乡六台村、港城街道樟村等10个村示范点,不断提升乡村地名建设水平。持续推进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和平安边界建设,联检市级毗邻县界22条、市内县界3条、乡界45条,维护边界地区社会稳定。积极弘扬地名文化。组织地名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50多场次。桂平市、桂平市罗秀镇、桂平市蒙圩镇古平屯分别被认定为广西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优化调整港北区街道设置,由原来2个街道调整为5个街道,不断提升城区管理服务效能,有效推进城市管理服务精细化。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