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贯彻第十五次全区民政会议精神 > 发展成就

玉林: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奋力谱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5-02-14 12:00     来源:玉林市民政局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第十四次全区民政会议以来,玉林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克难攻坚为担当,全面深化民政领域改革,奋力谱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玉林市民政局先后获得全国节约型机关、全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区社会救助先进集体等荣誉。  

五年来,玉林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中贡献了民政力量。城乡低保连续五年提标扩面,农村低保覆盖率从2018年的3.06%提高到2020年的6.05%,获得民政厅和玉林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目前,全市脱贫人口纳入低保、特困等社会救助比例为26.63%,脱贫人口、监测户和低收入组纳入比例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实现“应保尽保”,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和衔接乡村振兴工作任务。2021年,玉林市民政局获得全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殊荣。

五年来,玉林市面对危难、挺身而出,在应对急难险重任务挑战中体现了民政担当。高质量组建一支由共产党员组成的“3·21”东航飞行事故突击救援队赶赴梧州市参与现场救援,获得了民政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批示;高标准组建一支由一线护工组成的“7·12”养老服务应急支援队,圆满完成北海养老机构疫情防控任务,得到了自治区民政厅和玉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 

五年来,玉林市积极进取、改革创新,在落实新时代新发展理念中树立了民政品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全力打造“岭南美玉·康寿福地”康养旅居疗养示范城市,出台《玉林市社会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措施,推动耕读山庄创建广西旅居养老示范基地,向全国发布“康养鬱城”5条旅居养老路线,与长三角地区签订旅居养老协议,将大健康养老产业链招商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引进大健康养老产业投资50亿元。2024年,玉林市成功获得“中国长寿市”认定。

五年来,玉林市敢为人先、凝心聚力,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了民政作用。在全区率先印发《玉林市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将社会组织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纳入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社会组织为乡村振兴捐资捐物逾3.4亿元,惠及25万余人次,技能培训超26.5万人次,助力村集体和农民增收超5亿元。2022年,全区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现场会在玉林召开。


2024年4月6日,玉林市百香果产业协会向种植企业、种植农户讲解育苗、选苗技术

五年来,玉林市积极响应、主动融入,在推进区域性一体化发展中凸显了民政作为。与湛江市、茂名市民政局签订了《粤桂行政区域界线湛江—玉林、茂名—玉林段平安边界共建协议书》,成为全市率先以单部门名义签订跨省共建协议的部门之一。同时,在全区率先建立行政区域界线界桩签约委托管理制度,有效落实全市20多条界线和100多个界桩管护责任。2020年,粤桂两省(区)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工作总结会在玉林召开。

精准夯实民生兜底保障

持续提升社会救助补助标准,截至2024年12月,玉林市城乡低保平均补助水平提高到每人每月408.6元和248.2元,比2019年增幅8.55%和9.76%;特困供养标准大幅超过了低保标准。2019年以来,全市共救助困难群众2399.22万人次,发放救助金76亿元。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每年把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和自治区绩效考评任务,高质量100%完成。在全区率先出台《玉林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定期核查工作制度》,2021年以来交叉核查困难群众1200多户,5年来新纳入低保特困对象约38万人。优化社会救助工作模式,重点推广特困人员“物质救助+关爱服务”和“社会救助+慈善”改革创新试点,为2万人次困难群众提供助餐、助浴和娱乐等服务。

积极应对老龄化危机

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全市现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及设施2010个,养老床位3.2万张,“市-县-镇-村”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实现县级失能照护公办机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个100%覆盖,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55%。深化公办养老服务改革,玉林市社会福利院在全区率先启动公办养老机构收费调整工作;北流市获得民政部、自治区民政厅县域农村公建公营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在北流市、容县推行“福利院+乡镇敬老院”双院联动,破解农村养老无人管理难题;在兴业县铺开“公建民营”运营模式,实现机构入住率达60%、有意愿入住机构的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100%。稳步提升老龄工作水平,发放高龄津贴共3.5亿元,发放金额位居全区前列。为9200多名特殊困难老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为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4万多人次、关爱服务8万多人次,用“小改造”托起“大幸福”。


2023年6月29日,玉林市社会福利院到玉州区胜利垌社区服务高龄老人

全面落实儿童保障政策

大幅提升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机构抚养孤儿和散居孤儿生活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422元和1022元,2019年以来,发放儿童基本生活保障金约3.44亿元。同时,率先在全区落实康复治疗惠民政策,全部减免孤儿、低保户、贫困户和特困家庭患儿以及社会残疾儿童的康复治疗费用,实现康复家长满意度达到100%。积极推进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升级。投入超4000万元基本建成市儿童福利院“养治教康+社工”示范点,县级机构168名孤儿全部移交市儿童福利院,数量位居全区第一。玉林市儿童福利院率先成为全区唯一一所具备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教学资质的儿童福利机构并向社会招生。

全力加强社会组织管理

强化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坚持市委常委会每年听取社会组织工作专题汇报制度,在全区率先探索社会组织党建工作“4321”工作机制,党组织覆盖率排名全区前列。强化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监管,目前全市登记社会组织2871家,数量排全区第3位;推动市直社会组织参检率由2020年的79%提升到2024年的87%;坚决打击非法社会组织和整治行业商会乱收费问题,为企业减费520多万元,惠及企业1500多家。

持续提升专项事务水平

残疾人两项补贴覆盖率达到99%以上,2019年以来发放两项补贴约6.75亿元,每年惠及残疾人约13万人。扎实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2019年以来累计救助21476人次,开展成功寻亲1804人次。优化婚姻登记管理服务,实现婚姻登记全区、全市通办和跨省通办,并全面开通节假日预约登记服务,极大便利了居民群众。2024年,举办了“鬱上囍事 百年好合”首届100对青年集体婚礼等婚登系列活动,市委主要领导为新人证婚颁证,高位引领文明健康婚恋新风尚。深入实施移风易俗工作,有效引导群众摒弃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旧俗,相关工作经验获得自治区民政厅发文推介并在《人民日报》刊发。持续推进殡葬改革,连续举办了五届节地生态安葬活动,加快推进殡葬服务设施建设,玉林市殡仪馆标准化项目被列入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2023年,慈善和殡葬工作成效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批示肯定。

有效增强区划地名服务能力

在全区率先实现了市、县两级全部成立地名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规范区域同城化地名命名,“大、洋、重、怪”地名增量得到了有效抑制。创新开展地名普查工作成果转化,在全区率先开发了玉林市地名档案管理系统和地名档案公共服务系统,让地名更好地服务居民群众。有效弘扬优秀地名文化,评出7个广西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镇、村落),打造出红色之旅重点旅游线路,如容州古镇的年接待游客量超1000万人次。

积极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连续多年开展“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活动,成功筹集善款超500万元,其中2024年市委主要领导带领四家班子领导出席“向善而行 鬱见美好”公益慈善晚会,放大了慈善宣传效应。全力做好专项慈善活动,2023年成功组织防汛救灾专项捐款约510万元支援灾区建设;2019年以来,筛选300名疑似先心病儿童赴天津100%成功完成手术,救治数量位居全区首位,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推动福利彩票销售额屡创历史新高,其中2023年进入全国百强(72位),2019年以来筹集福彩公益金超1.2亿元。


2024年11月7日,玉林市四家班子领导在“向善而行 鬱见美好”玉林市公益慈善晚会上为捐赠爱心单位授牌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