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贯彻第十五次全区民政会议精神 > 发展成就

百色:履好兜底保障职责 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02-14 15:48     来源:百色市民政局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2019年以来,百色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精准实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奋力推动全市民政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和关爱服务 功能不断优化

一是坚决扛牢兜底保障政治责任。持续推进兜底保障扩围增量,全市101.78万脱贫人口纳入低保范围 20.52万人、纳入特困救助供养范围0.64万人、实施临时救助54.27万人次,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全市城乡低保标准分别由每人每月690元和每人每年44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800元和每人每年6000元,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分别由每人每月395元、228元提高到每人每月409元、249元;城乡特困供养基本生活费标准分别由每人每月900元、480元提高到1040元、650元,全护理、半护理费标准分别由每人每月870元、435元提高到1104元、552元。加强资金筹措,助力低收入群体持续增收。累计筹集困难群众救助资金78.2亿元,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66.96亿元、城乡特困供养金9.06亿元、临时救助金1.89亿元,惠及困难群众2694.38万人次,累计发放边民生活补助金704.99万人次14.42亿元。加强动态监测,社会救助政策与防止返贫监测政策衔接并轨,合力共建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并动态更新,截至2024年底,全市审核认定低收入人口38.46万人,其中防返贫监测对象2.6万人。二是强化特殊群体的关爱服务。儿童福利机构集中养育孤儿最低养育标准从2019年的每人每月1350元提高到1422元,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最低养育标准从每人每月950元提高到1022元。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8678万元,儿童福利得到进一步保障。


百色市探索社会救助村级受理点创新模式。图为田林县潞城瑶族乡丰防村受理群众咨询政策

养老服务和健康产业加速发展

2021年在自治区率先出台《百色健康养老产业“十四五”规划(2021—2025)》。推动成立了百色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实施“1521养老服务示范工程”,百色市社会福利院、百色市老年养护院等项目相继建成使用。成功推行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建成右江区中山、逻索、石龙、利元、七塘、百祥等6个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周边老年人28000多人次,有效破解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难题。积极探索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创建百色市华翠园颐养中心、百色市康顺颐养中心等8家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适老化改造3040户。建成7家老年食堂(长者饭堂),解决周边12000余名老年人“煮饭难、吃饭难”的问题。打造健康养老产业聚集区,推动医疗养老休闲旅游、长寿食品等深度融合,乐业县、平果市先后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称号。

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完成村(居)民委员会换届工作,全市10652人当选,其中村(居)党支部和村委会书记主任“一肩挑”1886人。推进2个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和8个市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建设,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农村社区治理、村级议事协商创新经验,2022年平果市获评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凌云县加西村村民委获评为“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指导全市所有村、社区普遍制定或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选树了一批优秀范本。建立健全社区准入事项管理制度,加强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牌子和证明事项。制定印发“四张清单”,明确村(社区)职能工作事项24项、准入社区协助事项27项、准入社区支持事项33项、保留村级出具证明事项5项。推动村(居)民委员会下设卫生委员会,覆盖率达100%。

社会事务基础工作拓展提升

在婚姻登记管理方面,实现内地居民婚姻登记“全市通办”“全区通办”“跨省通办”,有效解决群众办理婚姻登记“多地跑”问题。优化节假日等特殊日子婚姻登记办理,满足群众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2019年以来全市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24927对。在殡葬改革方面,出台《百色市殡葬管理办法》,倡导绿色殡葬新模式,组织开展花坛葬、海葬等节地安葬活动,2019年来共安葬1229具逝者骨灰,发放节地生态补助金76.07 万元。稳妥推进殡葬服务设施建设行动,制定“一县一策”分类指导政策。探索规范红白事宜,在全市54个移风易俗示范村(社区)开展红白事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在“5·20”“七夕”等特殊日子组织开展集体婚礼,积极营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新风。在残疾人福利保障方面,扎实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全程网办”服务,解决群众“多头跑”“折返跑”的问题。实施“精康融合行动”和“福康工程”,增强残疾人的生活和工作能力。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为4.26万名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2.43亿元,为5.52万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2.99亿元。在救助管理服务方面,围绕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积极开展主动救助工作,2019年以来全市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56万人次。


百色市开展“爱满鹊桥·缘定七夕”集体婚礼活动

区划地名工作进一步稳慎规范进行

2019年以来田阳县撤县改区、平果县撤县设市先后获得国务院批准,百色行政区划设置得到进一步优化。扎实推进省、市、县、乡四级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和平安边界建设工作任务,有效维护边界地区的和谐稳定。有序推进百色市“点亮美好家园”和“乡村著名行动”工作,完成道路命名126条,新设置地名标志牌289块,持续维护地名标志牌8209个,拟定纳入乡村地名保护名录156个。乡村兴趣点采集832条,向社会发布地名故事136个。完成6万余条地名信息及自治组织辖区类地名审核报送工作,提升乡村著名行动工作成效。


2020年4月30日,百色市田阳区撤县改区揭牌仪式在田阳区人民政府大院门前举行

社会组织管理不断规范提升

完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体制机制,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组建率提升30%,推动党建入章率达100%。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成15家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优化登记审批流程,社会组织成立登记审批时限由法定时限60天缩短至8个工作日,提速86%;推行社会组织成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等8类事项“全程网办”。统筹发展和安全,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1家,办理社会组织行政处罚案件152件。助力经济回升向好,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协助招商引资,促进50多个项目签约落地;支持行业协会商会通过减免、降低、规范收费等举措减轻企业负担1300万元,惠及企业600多家。融入和服务乡村振兴,引导 780多家社会组织与行政村结对帮扶,对接实施帮扶项目600多个,投入资金约5300余万元,惠及群众90多万人次。

慈善社工作用进一步发挥

全市登记认定慈善组织37个(含红十字会),取得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14个,建成社会捐助站(慈善超市)12个,2019年以来,百色市慈善总会等慈善组织共接收社会各界善款4亿多元,开展慈善项目15个,受益群众约2万人。探索开辟即开型福利彩票销售新渠道,2023年百色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获评“全国即开型彩票销售亿元城市单位”,2019年以来全市福彩即开票共销售4.55亿元,有力地支撑了社会福利和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推动出台《百色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奖励实施细则》,推动百色市首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科研实践基地”落地,通过引进外地专业社工组织指导带动本地社工发展模式,推动百色市社会工作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发展。乡镇社工站启动以来,累计开展专题活动1000余场次,服务群众23.26万人次。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全市执证社工从2019年的60名增加到2024年的416人,实现人才质和量的跨越。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