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着力推动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聚焦夯实基础,完善政策制度体系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出台“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等系列规划,构建兜底为基础、普惠为主体、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城乡联动发展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二是坚持标准优先。编制居家养老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规范、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管理规范,建立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动态调整、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三个一百分”考评等制度,推动养老服务规范化、高品质发展。三是坚持统筹联动。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纵向联动”和各部门“横向联通”的老龄工作机制。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实现全覆盖。实施银发人力资源开发助力行动,建立多领域“银龄志愿服务人才库”,“银龄行动”成为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品牌。
聚焦优化供给,完善服务保障体系
一是优化体系布局。以“1521”康养基地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市建成养老机构93家、街道(乡镇)为老服务中心77个、社区(村级)服务站点360个。以优质养老机构为链主,打造机构、社区、居家养老三位一体,一街道中心多社区站点全链条养老服务供给平台。二是丰富服务供给。推动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从特殊老年人向社会老年人拓展,提供兜底保障服务12项、普惠性服务10项。在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嵌入托养床位,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188张,提供居家上门服务80万人次,配备康复辅具、智能化设备1.4万件,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6897户,建成老年助餐点73个,满足老年人多元服务需求。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完善政校企合作、以赛促训、带徒传技三项措施,输送养老人才2500人,在各级技能大赛上屡创佳绩。培养出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养老服务先进个人等技术能手16人,形成一支储备充足、职业规范、稳定可持续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聚焦业态融合,完善社会参与体系
一是医养康养融合发展。全市22家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覆盖率100%,19家医养结合机构设床位6106张,实现“居家健康养老义诊服务”全覆盖。二是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引入8家区外企业入柳,引导6家本土企业研发生产老年产品,培育21个养老服务品牌。推动养老服务与旅游、物业、辅具等产业融合,建设广西旅居养老示范基地、“物业+养老”服务驿站,搭建适老辅具服务网络,激发银发经济市场活力。三是智能化养老服务有序发展。建设集统筹协调、数据分析、综合监管于一体的智慧养老管理平台,实现全市养老服务全流程监管。发挥柳州市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优势,建设智慧康养行业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在职业学院设立相关专业群,以智能化创新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质量。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