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灵山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认真落实自治区关于民政工作的部署,探索“232”工作法,打通惠民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先后获列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护童成长”—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和全区关爱服务“一老一小一残”、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等试点县,“一老一小”关爱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民生保障底色更足、成色更亮。
强化两项机制,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组织领导
一是强化组织机制。建立以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县分管负责同志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及乡镇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一老一小”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县“一老一小”工作。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部署、定期听取汇报,及时解决存在问题。二是强化运行机制。全方位强化民政基层组织、基层资源配置,大力推进民政“一张网”数据平台建设,推动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等4大类8项信息整合共享,确保民政服务对象“应保尽保”和精准帮扶。
实施三项工程,强化基层民政工作服务保障
一是实施队伍提升工程。率先在全区探索政府采购社会救助经办服务,所有乡镇均配备驻站社工;探索“一线为民工作法”,每个镇(街道)配备2名低保核查人员,夯实民政服务力量,为“两项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奠定基础。二是实施平台建设工程。通过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建公助等方式引进和培育24家养老机构和10个镇级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培育了一支超千人的养老护理员队伍。灵山县博鸿颐养院获评广西首批实施国家标准的5家五级养老机构之一。三是实施多源引流工程。灵山是广西第三人口大县,现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21.93万人。立足老年人多层次、个性化需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社会救助、居家养老等优质服务。2019年以来,已备案社会组织823家,投入1900万元购买服务项目25个,服务58万人次。
深化两大改革,推动基层民政工作创新提质
一是创新县域养老服务改革。深入推进养老中心、服务站点建设,构建了以1个县级机构为中心、N个镇级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依托、N个村级养老服务站点为触角的“1+N+N”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创新“中医养老”服务模式,县中医医院在全区县级三甲医院中首先创办养老机构。投入1100多万元完成适老化改造2200多户,开展居家上门服务10万多人次,开发农村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384个。二是创新未成年人保护改革。在全区率先成立财政全额拨款的县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落实5个事业单位编制,推动法院、教育、妇联等34个成员单位协同参与,850多名党员干部帮扶1300多名困境儿童,构筑起“全县参与、上下联动”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格局。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