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心感谢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民政干部特别是基层民政干部的悉心关怀。我从2003年起从事低保经办工作,至今21年。非常荣幸作为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代表,同时也是作为基层民政干部代表发言。
一是做一个用心了解社情民意,深耕一行、爱岗敬业的民政人。人民群众的事情涉及切身利益,再小也是大事。特别是在基层,群众遇到困难,想到的第一个部门就是民政部门,要找的第一个干部就是民政干部。我秉持“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2003年,广西刚刚建立城市低保制度和规范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我很幸运从一开始就参与这项工作,通过每天与群众接触,认真研究农村低保试点的要求和群众办理需要的材料、程序,从群众角度一点一滴思考怎么规范救济办法。从那时起,我熟悉了困难群众的衣食冷暖,救助对象也知道了我的名字。“有困难找红雨”成为了我的承诺,也成为了我和群众维系21年关系的纽带。凭着这股执着,我把热爱归于平凡,在日常中践行初心,在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中走过了一段充实的职业人生。
二是做一个用情开展为民服务,全心全意、辛勤奉献的民政人。民政是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工作,要用真情和专业去做实干好。我保持对群众的热情、对业务的热忱,围绕脱贫攻坚,和同事一起开展精准识别,推动扩围增效,宜州农村低保对象从1.5万增加到3.2万,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比例从25%增加到65%,坚决筑牢兜底保障防线。在乡村振兴中,我积极推进“政策找人”,通过“铁脚板+大数据”主动发现、动态监测相关人群,用足用好各项扣减政策,脱贫攻坚至今累计发放救助资金4.8亿多元,有力确保低收入人员收入只增不降。我连续多年组织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及时解决“脱保”“漏保”等问题,维护群众切身利益。2021和2022年,我相继被评为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全国社会救助工作先进个人”。但我明白,群众的口碑,才是对我最大的认可;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才是我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
三是做一个用力推进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民政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要依靠改革创新。21年来,广西低保政策制度持续完善,服务管理不断优化。我常想,自己虽然不是政策制定者,但可以做最好的贯彻落实者,在坚定有力的执行中实现创新。我要求自己做政策的“明白人”,面对棘手问题不回避,针对申请对象的特殊情况研究细案,确保政策落实不走偏、不走样;做群众的“知心人”,在嘘寒问暖中使用“固定式”的谈话工作法,把暖意和爱心传递到群众身边;做业务的“内行人”,及时收集整理社会救助经办人员的典型做法和困难群众反映的宝贵意见,将各部门救助信息实时比对,对因病、因残、因学致困群众及时复核处理,确保符合条件的对象“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多年工作经历让我明白,坐在办公室都是难题,走进群众都有办法。依靠改革创新,才能不断打开工作局面,赢得群众好评。
展望未来,我将始终一步一个脚印,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本职工作,继续为民政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