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 自治区民政厅 > 其他政策文件
发文单位:成文日期:2021年09月23日
标  题:自治区民政厅办公室关于转发南宁、玉林市民政局开展村(社区)红白事服务中心建设试点经验做法的函(桂民办函〔2021〕313号)
发文字号:桂民办函〔2021〕313号发布日期:2021年09月27日

自治区民政厅办公室关于转发南宁、玉林市民政局开展村(社区)红白事服务中心建设试点经验做法的函(桂民办函〔2021〕313号)

2021-09-27 18:30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各市民政局:

2020年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民政厅关于印发〈全区开展村(社区)红白事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民函〔2020〕1229号)精神,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积极推进村(社区)红白事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宣传推广各地在开展试点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推进村(社区)红白事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向纵深发展,现将南宁、玉林市民政局相关做法转发你们,供各单位学习借鉴。

附件:1.规范婚丧礼俗 培育文明乡风(南宁市)

   2.红白理事新举措 乡村文明新风尚(玉林市)


自治区民政厅办公室
2021年9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1

规范婚丧礼俗   培育文明乡风

——南宁市民政局开展村(社区)红白事服务中心建设试点经验做法

2020年以来,南宁市民政局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中农发〔2019〕9号)和《自治区民政厅关于印发〈全区开展村(社区)红白事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民函〔2020〕1229号)等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决策部署,结合全市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实际,在全市15个县(市、区)、开发区各选取1个村(社区)开展红白事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有效推进文明新风落地开花。

一、坚持高位推动,确保试点开局好。开展村(社区)红白事服务中心试点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婚丧礼俗改革工作的具体举措。南宁市民政局党组高度重视,专题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将其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内容统筹推进,强调不能以完成任务而开展工作,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做好试点工作。局党组书记带头参与试点方案制定,组织由分管副局长带队的调研工作组,先后深入15个县(市、区)和开发区进行摸底调研,精心选取试点单位。2020年9月底,经过近半月的实地考察调研,最终确定了首批15个自治区级的村(社区)红白事服务中心试点,为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坚持因地制宜,确保场所规范建。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以“立足实际、规范建设”为目标,全市整合30个村(社区)综合服务场所和民政服务机构,为红白事服务中心配备必要的办公场地和配套设施设备。在制定本村的红白事操作服务规则和婚丧喜庆事宜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时,以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结合各试点村(社区)实际和居民意愿,按照合乎群众性自治组织内在规律、便于有效治理和开展服务的要求,形成涵盖礼金数量、办事期限、席面规模、饭菜标准等内容的“简办清单”,不搞一刀切、一阵风,稳妥有序推进红白事服务中心建设。如武鸣区伏林村在服务中心揭牌当天,模拟举办红白事宴席标准的体验活动,让村民在体验过程中提出意见,进一步完善服务清单,并将清单内容写进规则和村规民约,最终形成《红白事操作服务规则》和《婚丧喜庆事宜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并与村民签订移风易俗倡新风承诺书,按规章制度办事。

三、坚持常态督导,确保活动成效实。为使首批试点单位做出成效,南宁市民政局领导多次赴试点村(社区)开展调研督导,重点对试点建设情况开展指导和监督检查。在指导监督各试点村(社区)时,重点检查是否按期成立红白事服务中心,是否发挥作用;重点检查村(社区)的红白事操作服务规则和婚丧喜庆事宜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是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否征求居民意见,是否按规章制度来指导工作开展等内容。通过深入开展指导与监督检查工作,各试点村(社区)建立起完善、贴合群众实际的规章制度,并得到有效贯彻执行。目前,首批试点15个村(社区)的群众家有红白事,都先到红白事服务中心报备。白事当天报备当天办,时间一般不超过2天,红事提前一个月报备,时间一般也不超过2天,群众自觉遵守规则和村规民约,利民效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四、坚持加大投入,确保经费保障足。为有效推动红白事服务中心试点建设,确保建设一批、运用一批、成功一批,起到辐射示范作用,2020年南宁市民政局从有限的财政预算中,调整9.3万元用于武鸣区伏林村、西乡塘区忠良村和隆安县震东社区试点建设,确保试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武鸣区积极发挥驻地特色资源,在纳福彩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设置壮族婚礼展示厅,在伊岭壮族文化传承基地、康佳龙生态农庄等开设壮族集体婚礼平台,为群众提供特色壮族婚礼服务。2021年,南宁市民政局安排20万元预算,全部用于第二批15个试点村(社区),全力做好红白事服务中心试点建设。目前,每个试点村(社区)都设置一间至少60㎡的办公室,配备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档案柜等,有条件的试点村(社区)还配备2000多平方米举办红白事的服务场所,为村(社区)推进婚俗改革和殡葬改革搭建了平台,同时为南宁市推动婚俗改革和殡葬改革积累更多有效经验。

附件2

红白理事新举措  乡村文明新风尚

——玉林市福绵区红白理事会以“三个三”举措“理”出农村文明和谐新风正气

近年来,玉林市民政局积极推进村(社区)红白事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指导福绵区积极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通过“三个三”举措,狠刹婚丧喜庆活动“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攀比炫富”陋习,大树“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风尚,推动全市乡村形成文明和谐的新风正气。

一、以“三有标准”筑基础,实现阵地建设规范化

贯彻落实《玉林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全市开展村(社区)红白事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着眼于发挥德治的基础作用,切实做到“三有标准”,劝阻铺张浪费,倡导移风易俗,让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一是“红白理事会建设”实现标准化。村(社区)党组织指导村庄建设“红白理事会”,不断规范农民群众的日常行为;利用村委闲置房屋设立红白事服务中心,主动满足群众办事议事需求。目前,福绵区105个行政村、12个社区全部建立红白理事会,实现“两个全覆盖”(即红白理事会全覆盖、村规民约中涵盖婚丧嫁娶等移风易俗规定全覆盖)。二是“红白事行为规范”实现标准化。出台《福绵区移风易俗文明节俭操办红白事参照标准》,为“红白理事会”工作有效运转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是,引导各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制定章程,出台《红白事操作服务规则》等制度,明确红事每桌不超500元,白事不超300元,香烟不超10元一盒;对招待用酒、菜品等作出明确规定,彻底解决了村民办红白事标准不明、群众负担大等问题。三是“红白事领头人”实现标准化。切实把思想政治素质好、群众工作能力强、组织协调能力强的村(社区)“两委”干部培养为红白理事会理事长,成员注重吸纳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崇尚节俭、善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和新乡贤参与,组成强有力的红白理事会班子,积极构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村民自治格局。2019年起,福绵区所有红白理事会按照章程开展活动,实现有制度理事、有场所办事、有人员管事。

二、以“三个结合”强举措,实现机制建设制度化

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福绵区最大限度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结合三项重点工作,建立健全机制,将移风易俗“软任务”转化为“硬措施”。一是注重红白事操办标准与乡村振兴建设相结合。织密“五位一体”的监督网络(即纪委监委、村委和社区党组织、所在单位党组织、红白理事会、群众五个方面监督力量互相补充、有机协作),把红白事操办标准实施情况纳入乡村振兴考核指标,同时纳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述职考评指标,细化区分党员干部、一般群众操办红白事的程序与标准。坚持对党员干部讲程序,通过“申报表”报备,严格规范党员干部操办红白事行为,并让党员干部示范带动移风易俗。对广大群众讲方便,电话、微信、短信等手段报备,强化习惯养成。群众操办红白事前,村居两委成员牵头,红白理事会成员、“五老人员”、村级监察联络员到场引导,规范下达《移风易俗告知单》,填写《集体聚餐申报表》。近年来,福绵区大操大办之风有效遏制,乡风文明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二是注重红白事破旧立新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充分发挥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引导作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新风”活动,把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文明家庭、文明村、文明镇、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的考核标准,对存在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的家庭或集体,取消评选资格。同时,将红白理事会评估结果纳入村(居)“两委”班子考核范围;年度排名靠后的镇、村,取消创建“文明村镇”资格,不遵守红白事倡议的,不得参与“文明户、文明家庭”评选,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三是注重红白事缓办简办与疫情防控常态化相结合。坚持教育引导和惩戒警示两手抓。一方面,通报当年以来违规操办婚丧事宜的案例。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凡属于村民自治的决策事项,在依法充分保障全体村民权益的基础上,对违反村规民约,造成恶劣影响的,按照村规民约条款,给予适当的惩戒警示。疫情防控期间,各村红白理事会积极引导村民婚事缓办、丧事简办,明确专人及时收集本村红白喜事操办信息,提前介入上门,向群众宣传移风易俗工作、宣传“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原则,全程跟进指导。去年以来,福绵区婚丧嫁娶平均花费下降超过六成,1000多户主动取消计划举办的宴席,红事缓办122起、简办180起,白事简办18起,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风气锐减,文明新风日益浓厚。

三、以“三类宣传”扩影响,实现氛围营造立体化

强化宣传抓氛围,运用“传统+现代”“线下+线上”模式,整合各类资源,动员全社会自觉行动、广泛参与、人人支持,营造了移风易俗的良好氛围。一是传统宣传全覆盖。积极利用村务公开栏、文化墙、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村级宣传阵地,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并发动村干部、驻村队员等基层中坚力量通过政策集中学、干部入户讲等形式营造良好氛围。二是活动宣传全渗透。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多种形式活动,注重“动静结合”,“动”是指利用宣传车开展流动宣传,利用各村(居)广播站、电子屏反复播放移风易俗倡议书、移风易俗快板书、移风易俗专题片,“静”是指在村(居)显著位置张贴红白理事会领导小组、章程、办事标准,移风易俗内容的宣传标语等。当前,各村(社区)大喇叭早中晚准时开播,宣传车走街串巷开展流动宣传,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传播移风易俗倡议书、快板书等。三是新媒体平台宣传全入心。利用抖音、微信短视频等平台进行宣传,广泛宣传孝老敬老、厚养薄葬、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节俭等先进典型,不断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区、镇两级新媒体平台开设移风易俗宣传专栏,不断播出宣传口号、先进典型、公益广告、微电影,潜移默化引导群众转变观念。

抄送:自治区民政政策研究中心。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