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市县新闻

打破户籍“壁垒” 提升服务质效——南宁市健全居住地申办低保社会救助机制织密民生兜底保障网

2024-04-10 09:21     来源:南宁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原以为要回户籍地玉林市申办低保,如今在南宁就能直接办理,不用来回折腾,太方便了!”许先生感慨地说。许先生一家在居住地就能享受到低保待遇,得益于南宁市实施的居住地申办低保等社会救助改革。近年来,南宁市民政局通过推进制度创新、加强信息共享、优化救助流程,打破申办低保等社会救助的地区“隔阂”,让长期生活在南宁市的外地户籍困难群众可就近提交救助申请,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提高首府民生保障温度。

制度创新 确保“救得了”

民生领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2021年,南宁市开展居住地申办低保等社会救助试点工作,明确区内户籍困难群众对象只需出具能够证明其在南宁市辖区内长期居住的相关材料,即可向南宁市经常居住地乡镇(街道)提出低保和临时救助申请。2023年,南宁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居住地申办低保等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将居住地申办低保对象范围放宽至在南宁市长期居住的区外户籍对象,进一步打破低保申请的户籍“壁垒”,有效提升城市包容度和群众满意度。

目前,南宁市已建立完整、顺畅的居住地申办低保等社会救助工作流程,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救助。2023年,南宁市为非本地户籍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1亿元,1.3万名非本地户籍困难群众在邕享受低保待遇。

信息共享 确保“救得准”

“非常感谢居住地申办低保这一政策,也感谢社区工作人员的关心,帮助我们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许先生对社区工作人员连连道谢。原本许先生和妻子在南宁都有稳定的工作,但其妻突患急性白血病让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社区走访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协助其申请低保、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款项。当地民政部门也持续关注,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救助帮扶。

如何确保既“救得了”、更“救得准”?南宁市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健全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精准度。

在加强部门协作方面,南宁市建立起多部门数据共享的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核对数据共享本地化拓展,为准确认定保障对象、开展动态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在建立健全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方面,南宁市积极构建困难群众救助排查网络,派出工作人员对重残、重病、单亲、高龄等重点对象家庭按季度进行分片定期走访。同时,建立困难群众主动发现信息库,将发现的困难群众信息及时入库,做到及时发现致困因素、及时预警风险隐患、及时核实困难情形、及时落实救助举措。

流程优化 确保“救得快”

家住西乡塘区新阳街道的杨先生患有冠心病,需长期吃药治疗,生活拮据。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指导其用手机提交了低保申请。新阳街道办事处迅速通过系统受理申请,并很快完成了审核审批。如今,杨先生一家每月能领到低保金1200元,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这是南宁市简化社会救助流程、提高社会救助审核审批效率的一个缩影。当前,南宁市已将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审批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减少县级民政部门的审批环节,大大提升了救助效率。并将乡镇(街道)的临时救助审批额度提升至5000元,进一步提升基层临时救助应急处置能力,让社会救助服务更加高效。

南宁市建成并完善社会救助自助申请平台,群众只需关注“南宁数字民政”微信公众号,即可自助提交救助申请,实现社会救助事项“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2023年,全市通过线上渠道提交救助申请555户、1661人,审批通过163户、477人,累计发放救助金71.6万元。

在拓宽申请渠道的同时,南宁市民政局还全面启用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电子证照服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向有关部门申请水、电、燃气、学费等优惠待遇时,无需再到乡镇(街道)开具纸质证明,通过“南宁数字民政”微信公众号出示电子证照即可。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南宁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织密扎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网,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让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南宁日报)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