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连番大雨带来丝丝凉意。在界首这座千年古镇,缓缓流淌的湘江水赋予其鲜活的灵气和生命力。红星路、红章路、红安路……在“乡村著名行动”中,兴安县充分挖掘界首红色历史文化,共命名了44个铭刻着湘江战役印记的红色地名,映照出红军战士的坚定信念,串联起这片红色土地的峥嵘岁月,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凝聚了当地干部群众砥砺前行的奋进力量。
讲好红色故事
湘江战役精神融入地名
“界首镇地处湘桂走廊之咽喉,伴湘江而建,因湘江而兴,曾经是楚尾粤头、由湘入桂第一站,界首因此而得名。1934年,关系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湘江战役就发生在这里。”在界首渡江遗址公园入口处,兴安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尹汤怀介绍。
界首渡江遗址公园入口地标由一支步枪和一面漫卷向上的军旗组成,直插云霄,从远处看像一座丰碑。“湘江战役中,广大红军指战员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保卫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领导机关安全从界首渡江,坚守对党的绝对忠诚。为此,公园入口左边的道路被命名为‘忠诚路’。”兴安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旎告诉记者。
在界首镇,每个村名都有其象征意义和独特内涵,并随着时代变迁被赋予了新内容。在界首渡江遗址公园附近,见底村的名字引发了大家的好奇,“见底”蕴含着何种意义?
尹汤怀解释:“村名来历,一说该村地处湘江边,村民出门就能见到江底;二说该村是红军胜利渡江后经过的村庄,寓意着革命的底色和革命胜利的底气。”
进入界首渡江遗址公园,红色地名文化步道两侧展示了中央红军过界首的大事记、重要电文等。县民政局走访老年人、查阅档案,深入挖掘界首红色地名故事,并以石刻的形式进行宣传和弘扬。
公园里的“红军证明”雕塑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其背后也有一个故事。湘江战役期间,界首青年刘发祥冒着生命危险帮助红军。红军走时,特意给他写了一张证明。这张证明是红军与桂北百姓血肉相连、鱼水情深的重要见证,也为讲好红色地名故事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兴安县将“红军证明”雕塑前的步道取名为连心步道,铭记这段历史。
红星、红安、红章三条路是界首镇红色地名的代表。尹汤怀是兴安县区划地名论证咨询专家之一,深度参与了这些地名的发掘和命名。据其介绍,红星路主要是为纪念湘江战役中在此胜利渡江的中央红军领导机关军委纵队,用其代号“红星”命名;红安路为凸显红色兴安,用军委第一纵队代号“红安”命名,这也是从高速公路进入界首的第一条路;红章路为纪念军委第二纵队,用其代号“红章”命名,横跨在湘江上,是界首镇的主干道,也是当地最繁华、人流最多的道路。
“红星、红安、红章三个纵队代号在历史上仅仅存在了两个月。我们用这三个红色代号来命名道路,就是想让人们记住这段历史,铭记先烈事迹。”尹汤怀说,“红星、红安、红章三条道路的命名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和交口称赞。”
挖掘红色资源
用好地名文化“富矿”
沿着界首渡江遗址公园道路前行就到了红军街,数百间骑楼、上千个廊柱沿湘江一字排开,既遮阳避雨,又便于商家交易。为了纪念红军,当地群众将这条古街称为红军街。
从北向南,红军街有11个码头。在“乡村著名行动”之前,这些码头都没有名字。游客在码头游玩时,经常说不清地理位置,和亲友失散需要找很久才能汇合。在县民政局的指导下,界首镇着力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注重发挥好专家团队作用,深挖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为11个码头赋名,如文昌码头、红军渡江码头、霞客码头、昌隆码头等。
“在11个码头中,昌隆码头是曾经最大最繁华的码头。用老字号裕昌隆中的‘昌隆’二字命名,既寓意昌隆兴盛,也留住了乡愁记忆。”兴安县民政局区划地名股股长蒋仁秀介绍。
“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后,向西进军主要路线怎么命名?忆红路还是初心路?当时引起了县区划地名论证咨询专家、县民政局工作人员、群众代表的多次热烈讨论。”据蒋仁秀介绍,最终,大家一致表示将其命名为初心路,寓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记者还注意到,通往界首红军小学的一条主要道路被命名为传承路,寓意学生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如今,在“乡村著名行动”中,红星路、红安路、红章路等红色地名均已在互联网电子地图上更新,前来旅游、打卡的人越来越多。“界首镇以红色地名赋能乡村振兴,打造了集红色研学、产业创意、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红色旅游路线。”据张旎介绍,“红色地名让乡村‘靓起来’,涵育文明乡风,提振精气神,促进乡村经济、文明、生态同步提升。”
兴安县委书记贲黄文认为,地名蕴含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历史信息、时代精神,本身就是一座无形的“富矿”。红色地名不仅是简单的地名,更是湘江战役在历史深处的回响。团结路、忠诚路、渡江小道、胜利广场、渡江广场等新命名的红色地名是一个个能够让人深刻感悟湘江战役精神的“打卡点”。“兴安将持续讲好红色故事,把湘江战役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贲黄文说。(中国社会报)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