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您叫什么名字,来自哪里?”
近日,一位老人来到钦州市救助管理站一站式服务大厅。面对工作人员的询问,老人支支吾吾,满脸迷茫,言语混乱。
随后,工作人员经过耐心与老人沟通,及时为老人做了信息登记、需求评估等工作。当天,老人完成了身体检查,得到了妥善的生活安置。
寻亲程序同步启动。工作人员通过话家常、理线索,拼凑碎片信息,联动公安,获悉老人名为韦某兰,今年89岁。最终,工作人员成功帮助老人找到了家人。
“这不仅是成功的救助,更是对‘无缝衔接’救助流程的生动诠释,让每一个身处困境的人都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帮助。”钦州市救助管理站相关负责人说。
2024年6月,钦州市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单位。该市救助管理站紧扣民政部试点任务,发挥区域性救助管理中心作用,积极探索创新路径,搭建起“求助—救急—评估—链接—救难”一站式救助服务全链条,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
走进该市救助管理站的一站式救助服务大厅,明亮整洁的环境、高效有序的服务,让人感受到满满的温暖与安心。在这里,救助流程全面梳理和优化,接待登记、甄别评估、救助实施等功能实现了有机整合。每一位前来求助的对象,在这里得到了一站式贴心服务。
在广东务工的钦北区男子郑某保前些年突然查出尿毒症,花光积蓄治疗后于近期回到钦州。突如其来的疾病让他心灰意冷,流落街头。
民警在街头发现精神黯淡的郑某保后,将他送到救助站。因多日未透析,他的身体情况极差。
钦州市救助管理站迅速联合定点医院,为他开辟救助绿色通道,医疗专家及时对他进行诊断和治疗。救助站还将他的情况转接到辖区民政部门,为他办理了低保和临时救助,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从郑某保的身上,展示了多部门联动在救助工作中的巨大作用。去年以来,民政部门主动打破部门壁垒,与公安、卫生健康等多部门联动,形成互动服务、综合保障的救助格局,为一站式救助提供强大合力。
救助工作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关怀的终止。一站式救助服务中,跟踪回访制度成为了巩固救助成效的重要环节。
钦州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会定期通过电话回访、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已结束救助对象的生活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可能面临的返困风险。
山西太原籍的赵某宁,在钦州接受救助后顺利返乡后,工作人员在回访中发现他又回流到了钦州。经过深入了解得知,赵某宁年事已高,返乡后无经济收入来源,生活陷入困境,无奈之下只能再次外出流浪。得知这一情况后,钦州市救助管理站立即与赵某宁户籍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对接,经过多方协调,最终为他办理了特困供养,并让他进入当地养老机构居住。
如今,赵某宁在养老机构里过上了安稳的生活。面对回访工作人员,他连连感激:“谢谢你们没有忘记我,是你们的关心和帮助,让我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广西日报)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