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贵港市以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城市为契机,不断健全覆盖城乡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加快破解基本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切实提升城乡基本养老服务能力。
高位统筹推进,下好城乡养老“一盘棋”
锚定目标,高位部署推进。贵港市委、市政府将提升行动项目纳入市委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市政府年度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和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事项等,高位推进。
政策筑基,压实责任链条。贵港市构建系统化政策支撑体系,出台《贵港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实施方案》《贵港市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等文件,明晰目标、范围、举措与资金保障。配套制定居家上门服务指导清单、家庭养老床位适老化改造项目参考清单、智能化改造设备参考清单,全面压实责任链条。
完善机制,凝聚工作合力。贵港市、县两级民政、财政等部门建立“周调度、月通报”机制,先后召开项目部署会、推进会8次,建立项目实施细则,将任务细化到月、落实到人,科学谋划项目发展。成立贵港市老龄和养老服务协会,搭建政府、企业、老年人沟通桥梁,整合资源,凝聚起推动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合力。
深化多元服务,创新供给激活“原动力”
科技赋能,破解居家照护难题。贵港市招引上海、深圳等地科技创新企业参与,运用智能摄像头、智能手表、紧急呼叫等设备,强化居家老人健康安全监测。截至目前,已完成1780名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为5000户农村特殊困难老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为3835名经济困难失能老人累计提供居家上门服务超16万人次。同时,整合乡镇敬老院、闲置学校等资源,投入800余万元对35个乡镇敬老院进行提升改造,增强区域综合养老服务功能,乡镇养老机构覆盖率从28%跃升至52.2%。
探索创新,拓展服务内容。贵港市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用房保障机制,累计建成5个县级养老服务中心、42个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77个老年助餐点,“一刻钟”多层次养老服务圈基本形成。依托本土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整合村党群服务中心闲置用房,发展“智能餐厨+即烹食品”爱心食堂模式,累计服务老年人10万余人次。抓好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组织“暖心服务小队”(社工+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医护人员)定期探访独居、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5万余人次。结合农村地区实际,开展农田播种、收割以及家电维修等定制化服务,有效满足农村老年人个性化服务需求。
医养结合,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贵港市探索建立农村“医疗+康复+养老”三位一体医养结合模式,由民政和卫健部门联合制定深化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如平南县上渡敬老院与卫生院签订医养合作协议,发挥各自优势,由乡镇卫生院定期为敬老院入住老人提供上门诊疗服务,敬老院对在乡镇卫生院住院的老人提供助餐、照料护理等服务,实现了资源互补、服务联动。
强化要素赋能,蓄积发展“长流水”
资金赋能,保障项目长效可持续。贵港市累计下达提升行动项目资金3208万元,用于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统筹安排110.2万元专项配套资金,用于第三方老年人能力等级评估、项目验收等工作。同时,加大市、县两级资金支持力度,科学规划项目到期后持续配套资金,确保项目产出绩效可持续。
培优育强,打造专业服务生力军。贵港市实施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工程,举办了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培训班,以及养老服务管理、护理、老年人能力等级评估等培训班和全市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切实提升养老服务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智慧守护,筑牢居家安全防线。贵港市升级智慧养老管理服务平台,提供面向第三方自建系统的接口,实现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居家上门服务情况统一调度、实时监管,形成“平台+机构+家庭床位+服务”的养老服务生态圈。同时,为参与适老化改造的老人家庭安装“一键呼叫”设备,为有需要的老人安装无感智能监测设备和烟雾、燃气、门磁报警器等,并将智能化设备接入养老管理服务平台,全天候智能监测老年人居家动态,筑牢家庭养老安全防线。(中国社会报)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