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市县新闻

广西龙胜县平等镇广南村:探索“民族村寨长者食堂”模式 破解山区空巢老人用餐难题

2025-09-16 11:46     来源:民政部政务微信公众号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年来,各地民政部门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灵活多样的助餐方式,老年助餐服务覆盖面和老年人就餐便利度不断提升。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广南村的经验做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广南村长者食堂助餐点以老年活动中心场地为阵地,打造“民族村寨长者食堂”助餐服务点,构建互助养老新格局。


基本情况

  龙胜各族自治县是少数民族山区县,常住人口13.94万人,人口老龄化率23.20%,高于全国和自治区平均水平。受城镇化进程加快、劳动力外流影响,“空巢老人”现象由农村向小城镇延伸,老年群体“吃饭难”问题日益凸显。平等镇广南村是一个千年古侗寨,全村共23个村民小组,60岁以上老年人800多人,如何破解山区少数民族村寨老年人用餐困难?平等镇广南村长者食堂积极探索既能节约成本,又能满足老年人个性化需求的助餐模式,打造“民族村寨长者食堂”互助养老新格局。


主要做法

  在市、县民政局的精心指导和镇政府的支持下,平等镇广南村长者食堂以村老年活动中心为阵地,村老年协会自主管理,建设长者食堂助餐点。助餐点引进了广东省深圳市一家企业的爱心食堂项目,建设“无烟厨房”,节约了运营成本,降低了管理难度,更易于可持续运营。

  一是整合资源,汇聚各方力量。广南村在桂林市民政局的指导和帮助下引进广东省深圳市一家企业的爱心食堂项目,为长者食堂助餐点免费提供了两台微波炉和各类食材,县民政局为助餐点提供冰柜等配套设施设备建设“无烟厨房”,村里捐助一部分运营经费,老年人就餐时交纳一点管理和运营费。通过整合各类资源,汇聚各方力量,支持长者食堂助餐点建设和持续运营。

  二是各尽其能,齐力抓好管理。建立“三级联动”管理体系,形成“民政局业务指导+村委会组织协调+老年协会自主管理”的运作机制,由村老年协会中的低龄老人轮流值班,为其他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

  三是因地制宜,推动可持续运营。老年活动中心是老年协会日常开展活动的场所,老年人常聚集在活动中心开展各类活动,整合村老年活动中心场地服务农村老年人,服务对象定位精准。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由老年协会选派的管理员或老年志愿者顺路为近邻老年人送餐上门,解决了部分村寨老年人送餐上门服务难题。


取得成效

  平等镇广南村长者食堂助餐点依托“无烟厨房”节约了运营成本,降低了管理难度,充分发挥基层老年协会作用参与运营管理,多渠道筹集运营资金,老年人每餐按照年龄、困难情况,仅需支付2—5元不等的管理、运营费,一定程度解决了村寨老年人用餐难题。另一方面,低龄老人参与管理和志愿送餐服务,“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实现“助餐”向“助乐”延伸。目前,龙胜各族自治县汲取平等镇广南村长者食堂助餐点建设经验,已在一个社区、三个乡镇,一个侗族村寨、一个壮族村寨建设了长者食堂助餐点,1536名老人享受到助餐服务。


经验启示

  一是助餐服务要因地制宜。依托少数民族传统聚居特点,以农村老年活动中心为阵地,充分发挥基层老年协会作用参与助餐点管理,动员低龄老人加入邻近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送餐上门,让山区少数民族村寨老年人也能享受到长者食堂助餐服务

  二是助餐服务要节约高效。山区村寨没有城镇便捷的物流网络,低成本、易管理的“无烟厨房”,既解决了食材采购难题,又节约了人力成本,降低了运营管理要求,老年协会中身体较好的老年人就能胜任管理工作。

  三是助餐服务要凝聚各方力量。通过“企业让利一部分、村里捐助一部分、政府引导资金支持一部分、老人自己再出一部分”,多渠道解决建设和运营经费,实现少数民族村寨长者食堂助餐点可持续经营。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