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市县新闻

贺州“慈善+”,护童新典范!

2025-10-30 16:24     来源:贺州融媒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贺州市民政局以“慈善+”模式为有力抓手,成功构建起“政府主导、慈善聚力、社会协同” 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为当地困境儿童撑起了一片充满温暖与希望的天空。这一创新实践成果斐然,相关经验在2025年全区儿童福利工作推进会上推广,成为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典范!

区域协作:激发慈善保护动能

“与深圳市民政局的合作,为贺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资源。”贺州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和慈善事业科科长林冬兰感慨道。贺州市民政局与深圳市民政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大湾区慈善基金、社会组织纷纷响应。在钟山县红花镇古楼村设立的农村留守儿童活动示范中心,便是这一合作的亮眼成果之一。

走进这个活动示范中心,图书角、功能室一应俱全。12岁的留守儿童小萱开心地分享:“以前放学回家只能看电视,现在每天都盼着来这里,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画画,感觉特别充实。”截至目前,类似的活动示范中心已在贺州多地落地生根,累计链接资源超300多万元,为农村留守儿童打造了学习和活动的温馨场所。

不仅如此,贺州市还积极联动多方力量,争取到香港李家杰珍惜生命基金会、中国移动等慈善基金600多万元。同时,与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开展合作,连续10年实施“先心病患儿救助”“蜗牛宝宝康复”等项目。这些项目成功为293例先心病和脑瘫患儿完成手术,且痊愈率达100%。

全链服务:深化精准帮扶体系

在精准识别困境儿童方面,贺州市探索出“五社四站三中心”服务模式,组建17个服务团队,配备783名儿童主任和61名督导员,实现村(社区)100%覆盖。通过“入户调查与数据比对”,精准识别出6类困境儿童,并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帮扶计划。

昭平县的儿童主任老周,在一次入户走访中,发现了因家庭变故变得沉默寡言的10岁女孩小晴,立即将她纳入帮扶名单,并联系心理辅导老师为她进行疏导。“我们的目标就是不落下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老周坚定地说。

贺州市引导市内8家慈善组织和社会爱心人士积极行动,募集款物4779万元,用于扶孤济困和教育事业,3.57万名困境儿童从中受益,关爱效果显著。此外,为确保帮扶的持续性,贺州市探索 “陪伴成长”跟踪服务模式,建立志愿者长期结对困境儿童制度,通过定期探访、书信交流、节日陪伴等形式,形成“发现—帮扶—跟踪”的闭环管理,让关爱始终相伴。

多元关爱:凝聚社会强大合力

贺州市民政局联合市委宣传部等部门实施“贺州追光”未成年人关心关爱行动,为普通困境儿童提供专业心理健康辅导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在社会参与层面,贺州市利用慈善总会和社会组织培养了905名“爱心家长”“爱心妈妈”,开展可持续帮扶。通过链接慈善资源,对部分困境儿童进行每月定额结对帮扶,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未成年人关爱工作中来。

针对困境儿童家庭,贺州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推荐,帮助200余名家长实现再就业,家庭人均收入提升40%,切实改善了困境儿童的生活水平。

从区域协作到全链服务,再到多元关爱,贺州市民政局以“慈善+”赋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未来,贺州市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为更多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来源:贺州融媒)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