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养老服务
发文单位:成文日期:2021年09月30日
标  题: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广西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桂民发〔2021〕40号)
发文字号:桂民发〔2021〕40号发布日期:2021年10月15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广西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桂民发〔2021〕40号)

2021-10-15 10:35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单位: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西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民政厅   文化和旅游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9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广西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25年)

2021年9月

目  录

序  言······························ 6

第一章  开启大健康产业发展新征程················· 8

第一节  发展基础························· 8

第二节  发展机遇························· 11

第三节  总体思路························· 12

第四节  发展目标························· 14

第二章  锻造大健康产业发展新链条················· 16

第一节  健康养老产业······················· 16

第二节  健康医药产业······················· 20

第三节  健康食品产业······················· 24

第四节  健康运动产业······················· 27

第五节  健康医疗管理产业····················· 31

第六节  健康旅游产业······················· 37

第七节  健康和文旅制造产业···················· 40

第三章  构建大健康产业发展新格局················· 45

第一节  “一核”引领······················· 46

第二节  “五区”联动······················· 48

第三节  “多点”协同······················· 58

第四章  健全大健康产业政策新举措················· 64

第一节  增强组织保障能力····················· 64

第二节  创新招商引资模式····················· 64

第三节  强化要素支撑保障····················· 65

第四节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65

第五节  推进国内国际交流合作··················· 66

第六节  加强规划监测评估····················· 66

第七节  促进社会宣传和公众参与·················· 67

序  言

  大健康产业是以医疗卫生和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为基础,以维护、改善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为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与健康直接或密切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活动集合。大健康产业横跨三次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发展潜力大,是朝阳产业、幸福产业,也是绿色产业。大健康产业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产业,在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据测算,203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随着我国人均GDP迈上1万美元台阶,人们对提高生命质量、保障健康安全、争取健康长寿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呈现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发展趋势。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大健康产业将进入“全民需求时代”,人民对健康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大健康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发展大健康产业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发挥广西独特优势、抢抓战略发展机遇、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广西以“全方位、全领域、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维度,统筹全局全面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先后召开全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举办大健康产业峰会,成立广西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程指挥部,出台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系列政策文件,引入一批大健康产业重大项目,着力打造形成全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新高地,大健康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为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全面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相关部署要求,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编制,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广西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思路、重点任务等,是布局大健康产业重大项目和编制其他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指导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综合性、基础性文件。

  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第一章  开启大健康产业发展新征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健康产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维护人民健康,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168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新世纪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201610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健康产业作为推进健康中国的五大重点任务之一。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等任务要求,为大健康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提供了强大动力。

  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健康广西建设,全力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把发展壮大大健康产业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建设实施一批大健康产业项目,大健康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大健康产业体系加快健全,为我区乘势而上做大做强做优大健康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禀赋独特。广西是我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连的省区,处于西南经济圈、华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支点。广西气候条件优越,绝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长冬短,雨水丰沛,光照充足,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前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和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位居全国前列,拥有众多闻名遐迩的旅游度假胜地。药用动植物资源、海洋资源超过7000种,是全国天然药库生物资源基因库中药材之乡;全区药用植物资源约占全国三分之一,物种资源种数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天冬、粉葛、鸡骨草等占全国总产量的50%—80%,罗汉果、鸡血藤、广豆根更是高达90%以上。全区有33个县(市、区)获得中国长寿之乡称号,超过全国的三分之一,数量居全国首位,贺州市成为全国首个全域长寿市长寿福地·壮美广西品牌享誉国内外。

  产业规模初显,产业门类较全。近年来,广西聚焦医、养、管、食、游、动、造大健康产业重点方向,大力实施大健康产业四个一百重点培育工程,初步形成了以健康医疗、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产业为核心,辐射带动健康管理、健康运动、健康食品和健康制造联动发展的大健康产业体系。截至2020年,全区大健康产业重点企业超过290多个,重点园区50多个,大健康产业示范基地1580多个,统筹推进690多个大健康重点项目,总投资8900多亿元,全年完成投资700多亿元。大健康产业发展工作纳入各地绩效考核指标,形成指导推动各地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批健康产业园区、生物产业集聚区、医疗旅游先行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呈集群式快速发展态势。

经济发展稳定,产业支撑较强。2020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万亿元,全区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形成了以汽车、电子信息等为代表的10个千亿元级工业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加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年旅游总消费突破万亿元。各地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布局建设了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3.3倍,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日渐凸显,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政策持续发力,环境不断优化。自治区党委、政府积极部署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成立了广西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程指挥部,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1+11”系列配套文件,在项目落地、投融资服务、税费减免、用地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全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策体制环境。

广西大健康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也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产业总体规模较小,产业链不够完善;缺乏引领性、示范性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度不高;主要行业之间缺乏有效整合,相关产业融合程度不高;专业人才队伍短缺,创新能力较弱,核心竞争力不强,扶持保障措施力度不足等。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等国内诸多地区大健康发展势头迅猛,广西大健康产业发展面临较大的区域竞争压力。

第二节  发展机遇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为大健康产业发展带来新契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特别是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的跨界融合,加速催生了基因检测、远程医疗、智慧医疗、个体化治疗等健康服务新业态和新模式,为人类健康需求提供了新手段、新途径,正加快重塑全球健康产业价值链体系,大健康产业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面对国内外形势变化所做出的新战略部署,是充分激发我国发展潜力的战略选择。新发展格局下,有利于广西充分发挥区位、长寿资源优势,抢抓国内外产业分工格局深刻调整的机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基础性制度创新,吸引国内外大健康领域资金、人才、物流、品牌、信息、数据等优质要素不断流入,优化要素的跨区域配置,增强大健康产业发展活力。

健康理念转变和收入水平提高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为维护人民健康奠定了坚实基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至今未有结束迹象,使得人们的健康意识明显提升,医药健康产业战略价值明显提升,为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消费结构升级为发展健康服务不断创造广阔空间,科技创新为提高健康水平不断提供有力支撑,相关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健康领域可持续发展构建强大保障。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和预期寿命延长,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健康理念和消费观念深入融合,健康消费意识增强,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健康消费活力迸发,为大健康消费市场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节 总体思路

十四五期间,全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实施健康广西行动,落实中央和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一批重大工程项目为抓手,围绕医、养、管、食、游、动、造等重点领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健康+”融合发展,增加健康产品和服务供给,创新健康服务模式,使大健康产业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基石、新动力、新引擎。

坚持科技驱动、创新发展加大产业技术研发力度,提高大健康产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创新在大健康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创新健康养老新模式,培育健康旅游新业态,开发健康医疗医药新产品,研发健康食品新技术,开拓健康运动新方式,激发健康管理新活力,打造健康制造新体系。

坚持功能互补、协调发展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各地健康产业发展重点,引导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发展和集聚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形成一批协同发展、创新高效、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各地资源禀赋,形成布局均衡、差异互补、协调发展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新格局。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大健康全产业链研发、制造、物流、营销等各个环节,大力发展生态康养,推行清洁生产、绿色生产,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做出积极贡献。

坚持区域融合、开放发展积极推进大健康产业对外开放,优化开放合作环境,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配置产业资源要素,将大健康产业发展融入到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把大健康产业作为服务东盟、“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重要举措,积极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格局,扩大资源配置范围,增加优质健康服务供给,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大健康产业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节  发展目标

2025年,形成一核引领、五区联动、多点协同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大健康全产业链体系。大健康产业发展能力、创新能力、融合能力显著增强,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产业发展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日益显现,优势领域引领全国,产业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大健康产业成为我区战略性支柱产业,初步建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健康产业基地和创新高地、国内一流康养胜地和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

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大健康产业加速发展,水平与规模显著提升,与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产业竞争力、影响力、渗透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十四五期间,大健康产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在8%以上。到2025年,全区引进、培育大健康领域重点龙头企业达500个以上,在建重大项目1000个以上,全区大健康产业总产值达到4500亿元。

产业发展特色更加彰显。广西长寿养生品牌知名度更加响亮,健康养老、健康旅游、健康运动等特色产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知名品牌和关键技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全区异地旅居康养人数达到500万人次,初步打造成为全国知名旅居康养胜地。

产业空间格局明显改善。大健康产业发展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到2025年,大健康产业重点园区达到100个,产业示范基地达到3000个,形成科学合理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格局。

产业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大健康产业政策支持体系更加健全,统计监测体系基本建立,行业规范与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机制更加有效。

第二章  锻造大健康产业发展新链条

第一节  健康养老产业

健康养老产业是为老年人提供养生服务和产品的业态总和,涉及医疗、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等诸多行业,是围绕养老、养生等形成的相关产业体系,是大健康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造全国旅居康养胜地。依托广西各地资源禀赋,完善南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核心区、桂西养生养老长寿产业示范区、桂北休闲旅游养生养老产业示范区、北部湾滨海健康养老产业示范区、西江生态养老产业带示范区的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打响“长寿福地·壮美广西”品牌。加快制定旅居康养服务标准,挖掘各地资源优势,打造一批以休闲养生、健康养老、生态疗养、康养综合体等为核心内容的旅居康养示范基地和老年人宜居社区,加快建设一批“候鸟式”养老群落、健康养老服务综合体和产业园区,着力培育一批产业特色突出、示范效应明显、辐射能力强的健康养老产业集聚区。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旅居康养服务,鼓励支持培训疗养机构、酒店、民宿等升级改造、转型发展旅居康养床位,增加旅居康养服务供给。建立跨区域异地养老战略合作机制,整合区内外康养资源,打造建设集信息咨询、服务订购和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广西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来桂旅居康养人群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到2025年,创建命名100个老年人宜居社区,初步建成全国知名的旅居养老胜地。

夯实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基础。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实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行动和区域性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工程;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支持养老机构和服务企业依法设立分支机构,实现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养老服务。大力发展专业化养老机构,持续实施“1521”养老服务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以及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专业化养老机构,建设健康养老服务综合体等项目。到2025年,全区建成100个示范性养老机构、100个区域性农村养老服务中心。

培育壮大健康养老服务载体。各地市通过整合资源要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健康养老产业集聚区,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产业链齐全、辐射面广的健康养老产业集群发展格局。每个设区市建设1个以上健康养老产业集聚区,推动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建设集养老、医疗、老年用品、保健食品、健康职业教育与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健康养老产业园。

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延伸。建立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区域卫生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协议合作、合作共建、服务外包、建立医疗养老联合体等方式开展合作,鼓励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与公办养老机构开展医养合作。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符合条件的,享受养老机构相关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和其他政策;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属于社会办医的,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享受政策扶持;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纳入医保定点协议管理范围,按医保规定结算相关医疗费用。推动中医药壮瑶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支持中医医疗机构拓展养老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以中医药壮瑶医药与健康养老相结合的护理院、疗养院;建设一批中医药壮瑶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发展与长期护理社会保险相衔接的商业护理保险,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长期护理保障需求。到202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65%,所有医院全部开设便利老年人就医的“绿色通道”,公办养老机构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每个县(市、区)建立1所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或康复护理机构,全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55%。

专栏21  健康养老产业重点工程

旅居康养示范基地创建工程。依托广西各地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和丰富的长寿养生资源,以养生养老集中区域或大型健康养老综合体项目等为载体,以休闲养生、健康养老、生态疗养、中医保健、健康食品等为核心内容,积极培育创建一批旅居康养示范基地,大力吸引国内外老年人到广西异地养老,为把广西打造成全国知名旅居康养胜地提供有力支撑

广西老年人宜居社区创建工程。加快推进广西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培育打造一批具备养老护理、日间照料、居家养老、文化娱乐等功能的广西老年人宜居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可及的养老服务,实现居民就地就近养老,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到2025年,全区创建命名100个广西老年人宜居社区。

健康养老人才建设工程。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强化院校基础设施和学科建设、扩大招生规模、优化培训模式等方式,扩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规模,提升专业化水平。到2025年,每千名老年人配备1名社会工作者,每百张养老机构床位配备1名社工。



图2—1  广西健康养老产业空间布局图

  “一心四区四带”:“一心”指南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核心区;“四区”指桂西养生养老长寿产业示范区、桂北休闲旅游养生养老产业示范区、北部湾国际滨海健康养老产业示范区、西江生态养老产业带示范区;“四带”指桂西长寿养生养老产业带、北部湾国际滨海养生养老产业带、西江生态养生养老产业带和桂北休闲旅游养生养老产业带。


第二节  健康医药产业

健康医药产业主要包括以原料为基础的中药材种养产业、以生产为支撑的医药制造产业、以市场为导向的医药商业产业、以食用为补充的药食材产业、以健康为目标的养生养老产业,具有领域广、链条长、成长性高等特征,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大力推进医药特色产业发展。发展壮大中药民族药产业。充分发挥广西中药材资源丰富、特色明显优势,全力推进壮瑶药进入国家标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中药民族药,推动中药壮瑶药产品研制,做强做大桂六宝品牌,提升产业化水平;延伸壮瑶药产业链,促进壮瑶药衍生产业发展,推进壮瑶药与健康养生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壮瑶药国际合作步伐,实现广西特色中药民族药产业全面振兴。大力发展化学药产业。按照原研药优先、仿创结合的路径,重点发展与主导原料药相匹配的精细化工产品、医药中间体。积极发展生物技术药物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壮大生物酶制剂、治疗性基因工程药物等广西优势品种,鼓励和支持企业研发生产疫苗、重组蛋白类药物和单克隆抗体等生物医药产品。积极培育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依托北部湾区域丰富的海洋资源,加快推动海洋生物医药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突破,深化研究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结构、功能和提取方法,解决产品高效制备、合成和质量控制等药源生产技术难关。完善符合国际规范的海洋药物创新体系和功能完备的海洋药物研发技术平台,着力开发疗效显著的海洋中成药和中药新剂型产品,加快海洋药物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积极培育发展药食两用及药用保健品产业。充分发挥广西丰富的药食两用动植物资源优势,构建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基于天然食用资源的新型临床营养制剂功能性组件及其产业化体系,重点发展广西特色中药民族药材为主的药食两用保健食品,积极开发系列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用功能保健食品,建立药食两用及药用保健食品产业加工基地,打造区内外知名的药食两用及药用保健品品牌。2025年,全区壮瑶药产业实现振兴,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健康医药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500亿元。

积极推动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着力打造南宁、桂林、梧州、玉林及北钦防沿海城市五大医药产业集聚区。开展精准招商增后劲行动,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生物医药企业来桂投资兴办实体和设立新药研发服务机构,做大做强中药饮片产业链、中成药民族药产业链、化学药产业链、生物技术药产业链、医疗器械产业链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链等六大生物医药产业链。

培育壮大一批医药龙头企业。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依托医药产业核心企业的品牌、技术、资金等优势,强化资质认证、信贷融资、土地税收、人才培养、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并购重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重点扶持培育一批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的企业,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效应,力争打造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引进一批生物医药行业领军企业到广西投资兴业。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进军大健康、医疗服务等关联产业


专栏22  健康医药产业重点工程

国家基本药物及重大疾病原料药广西基地建设工程。加快广西基地种质资源库、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以桂产道地中药材资源为基础,加大广西田七、罗汉果、八角、鸡血藤、广豆根等特有优势品种、资源优势品种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道地中药材种植加工,打造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大宗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加快发展中药材产区经济,鼓励医药生产企业向中药材种植和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领域延伸拓展产业链,引导区内外医药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开展原生态、仿生态种植中药材,实现中药材种植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健康医药产业重点企业培育工程。依托广西生物医药产业核心企业的品牌、技术、资金等优势,扶持培育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的重点企业,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效应,力争打造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型生物医药企业集团。

健康医药产业集聚区培育工程。扩大南宁、桂林、梧州、玉林、柳州、北海、钦州、防城港等重点城市的医药产业规模,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优势明显、差异发展、各具特色的健康医药产业区域发展格局。扩大与东盟国家医药领域合作,积极引进东盟特色药物,打造面向东盟、链条完整的特色现代中药和诊断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依托桂林市现有中西药产业基础、基因生物研发技术和初具规模的医疗器械产业体系,加快泌尿系统、呼吸系统、风湿骨伤类中药民族药以及植物提取物类药物和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类生物技术药发展,建设植物资源检验检测平台,打造广西特色创新化学药及检验检测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充分挖掘梧州医药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交流,加快布局建设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以建设桂东南地区先进医药制造业示范集聚区为目标定位,打造以中药民族药、岭南医药产业为主导,面向东盟、粤港澳大湾区的梧州岭南特色民族药产业集群。依托玉林市中国南方药都的品牌优势,做大做强特色骨伤、肝胆、皮肤科用药类中成药民族药产业和中药饮片加工等核心产业,打造面向国内辐射东盟的玉林中成药及中药饮片产业集群。充分利用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北部湾区域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和国家海洋四所以及北部湾大学等高校院所的科技支撑,支持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打造北部湾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群。


图2—2广西健康医药产业空间布局图


五大集聚区:南宁(现代中药和诊断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桂林(广西特色创新化学药及检验检测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梧州(广西岭南特色民族药产业集群)、玉林(广西中成药及中药饮片产业集群)、北钦防(生物医药产业群和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


第三节  健康食品产业

健康食品是有益健康长寿,具有绿色有机安全等特性的一种高品质食品,健康食品产业是围绕为人类提供营养安全健康的食品的所有业态综合。

打造健康食品产业特色原料基地。依托广西长寿之乡特色资源,以巴马凤山火麻油、百色山茶油、恭城油茶、东兰核桃、上林大米、马山旱藕粉、天等辣椒、龙州桄榔粉等为重点,打造全国知名的长寿食品原料生产基地。依托中国硒港贵港市、钦州市、横州市、天等县等,重点建设一批富硒水稻、茶叶、食用菌等富硒农产品示范基地,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富硒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大力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香猪、黑猪、肉牛、黄羽肉鸡、水牛奶、蜂蜜等营养食品,打造营养食品原料生产基地。以双孢蘑菇、云耳、香菇、秀珍菇、平菇、中高温菇(草菇、毛木耳等)六大食用菌产区为基础,布局建设一批食用菌产业园和特色村镇,打造广西食用菌良种繁育供应中心、菌包和栽培基料生产供应基地。加大罗汉果、绞股蓝、葛根、鸡骨草等大宗和名贵道地中药材种植规模,推进标准化和规范化种植,打造药食同源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加快推进横州甜玉米、忻城珍珠玉米、防城港红姑娘番薯、荔浦芋等杂粮生产基地,及东兰墨米、忻城黑饭豆、合浦黑芝麻等黑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打造杂粮原料生产基地,依托中医农业生态循环技术,打造上林绿色、有机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和健康食品示范基地。

推进健康食品产业示范基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中药材示范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定制药园建设,促进中医药+”健康产业融合发展。以特色健康食品原料基地为重点,加快推进三品一标建设,推动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动植物疫病统防统治等制度,积极创建特色健康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积极推动健康食品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以南宁、桂林、贵港为中心,发展以广西香米为代表的成品米加工产业集群;以南宁、柳州、桂林为中心,大力发展以南宁老友粉、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玉林牛腩粉为代表的米粉产业;以南方黑芝麻糊为重点,发展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形成特色米制品产业群。以北海、防城港、钦州为中心,加快发展沿海大豆油料加工园区,形成较强集聚效应的沿海大豆油料深加工园区和产业集群,以糖料蔗、中草药、桑蚕、茶叶、荔枝、家禽等广西优势特色品种为原料,开发保健食品、休闲食品、保鲜食品等深加工特色产品,发展油茶籽油、火麻油、核桃油等特色健康食用油产业。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产业。加大特色健康食品生产的保鲜、贮存、加工等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重点开展新型安全农副产品贮运保鲜技术、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与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等技术攻关。支持特色健康食品原料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丰富加工类健康食品的品种。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规模大、品牌响、带动强、质量优、成长好的特色食品加工企业,形成特色健康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大力提升广西健康食品品牌知名度。实施广西地方特色健康食品品牌战略,主打绿色生态、长寿壮乡牌,打造高端农产品品牌,大力实施广西好嘢品牌战略,重点打造富硒农产品、健康长寿养生产品、绿色有机健康农产品等特色健康食品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实施桂十味品牌塑造行动,打造桂字号中药材壮瑶药材知名品牌。鼓励和引导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等荣誉,深入开展自治区主席质量奖、广西好嘢等品牌评价。实施老字号提质工程,开展广西特产一市一品品牌打造行动。支持、引导广西地方特色健康食品申请地理标志商标,推动广西地理标志产品进一步纳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互认清单。

专栏23  健康食品产业重点工程

健康食品千百亿产业培育工程。通过产业布局优化、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延伸食品产业链等方式,建设名优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集群,助力粮食、蔗糖、水果、蔬菜、渔业、优质家畜、优质家禽、油茶等总产值超1000亿元,茶叶总产值超700亿元,休闲农业总产值超500亿元。

桂系水果品牌升级工程。推进广西特色水果品质品牌提升,培育一批水果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绿色有机和富硒水果等,推动企业创品牌、树品牌。鼓励企业发展桂字号形象店或桂字号旗舰店,逐步搭建起区内桂字号产品营销网络;举办桂字号农产品国际展会,整体推进广西好嘢高端农产品品牌。

中医药壮瑶药材产业提升工程。围绕优势道地品种、地方特色优势品种、市场潜力大品种和地方特有保护开发品种,因地制宜推进一县一品”“一品一产,到2025年,全区中药材壮瑶药材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图23 广西健康食品产业空间布局图


  “五大健康食品生产区:桂北健康食品生产区重点发展优质果蔬、中药材、食用菌、油茶、水产等生产及精深加工;桂东健康食品生产区重点发展优质稻、果蔬、桑蚕、茶叶、优质畜禽、中药材等生产及精深加工;桂中健康食品生产区重点发展优质稻、桑蚕、水果、油茶、畜禽、茶叶等生产及精深加工;桂西健康食品生产区重点发展优质稻、水果、蔬菜、中药材、桑蚕、核桃、特色种养业等生产及精深加工;桂南健康食品生产区重点发展优质稻、海产品、食用油等生产及精深加工。

第四节  健康运动产业

  健康运动产业是为社会提供各种体育和健康运动产品(货物和服务)以及体育、健康运动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

  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行动,着力建设老百姓身边的场地设施,重点打造一批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小型体育综合体)、公共体育场、社会足球场、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切实增加健身场地设施有效供给。充分合理利用公园绿地、城市空置场所、建筑物屋顶、地下室等区域,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社区健身休闲设施,构建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力争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加强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一批山地户外休闲运动中心。严格执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等标准规范中有关配套建设健身设施的要求,并实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鼓励健身休闲设施与住宅、文化、商业、娱乐等综合开发,打造健身休闲服务综合体。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丰富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和加强科学健身指导。

  发展绿色健康运动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健身休闲、山地户外、海河水上、汽车摩托车、航空体育、时尚运动、民族体育等绿色生态运动产业,打造马拉松、自行车、攀岩、漂流、帆船帆板、马术等生态广西·绿色运动系列特色赛事活动品牌,在全区形成一地一品”“一行一品体育赛事格局。开发千里漓江西江(红水河)风光、千里蓝色滨海、千里奇美喀斯特地区、千里边境风情、千里绿色森林等体育+”资源,构建五千里绿色体育发展大格局。建设绿色生态山林户外运动产业带、蓝色水上运动休闲产业带、体旅康养产业带、汽摩运动产业带等。

  拓展健康运动产业链。推动健康运动与旅游休闲、城市建设、现代产业、民族文化、健康医疗等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科技、体育金融、体育传媒、体育培训、体育康养等服务业态,向高品质和多样化提升。实施体育+”工程,推进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打造广泛联结、紧密互动、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链条。围绕打造绿色生态运动就在广西的品牌,重点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开展体育旅游示范市(县、区)创建、培育体育旅游示范品牌等,举办中国东盟体育旅游活力月、中国东盟体育旅游(体育用品)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着力打造东盟、民族、山水、滨海、赛事的五大体育旅游品牌特色,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

  培育壮大健康运动产业市场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做大做强体育企业总部类、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类、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类、体育竞赛表演类、体育培训教育类、体育健身休闲类、体育传媒信息类、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营销类等龙头企业。重点建设广西体育产业城、中国东盟健康运动产业园,推动产业集聚集群、规模化发展。加强体育产业招商引资,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体育+”企业,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项目等落户广西,推动国际体育组织总部到广西落户或设立分支机构。

  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赛事活动体系。围绕打造一地一品的体育赛事格局,支持各地举办一批世界级、国家级、职业体育赛事等,创建自主品牌赛事,推动不同地区的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多样化、差异化、品牌化发展。充分挖掘民族优秀传统体育资源,打造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民族品牌赛事。办好广西体育节、全民健身运动会等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持续举办奔跑吧广西生态马拉松系列、自行车系列、山地户外系列、水上运动系列及航空运动系列等特色赛事。办好2023年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大力引进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办好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一带一路国际帆船赛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国际体育赛事,加快建设面向世界特别是东盟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区域赛事中心,大力发展赛事产业经济。


专栏24  健康运动产业重点工程

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工程。依托各地生态资源优势,培育壮大户外体育旅游、民俗体育旅游、东盟体育旅游、竞技体育旅游等产业,打造一批体育旅游示范市(县)和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建设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项目,开发一批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特色营地、精品赛事和节会。

中国东盟健康运动产业园建设工程。加快推动中国东盟健康运动产业园建设,以分期开发模式打造体育总部基地及集体育制造、体育服务、竞赛表演、体育金融、体育科技等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和示范园区,着力打造体育产业发展新高地



图24  广西健康运动产业空间布局图


  “一核四区一核指南宁健康运动产业核心区;四区指桂东休闲养生产业区、桂南蓝色健身产业区、桂西户外健身产业区、桂北体育旅游产业区。

第五节  健康医疗管理产业

  健康医疗管理产业是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满足群众医疗卫生多元化需求的相关服务产业的集合,主要包括社会办医、健康管理、中医壮瑶医医疗、医养结合、智慧医疗等。

  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科学规划医疗机构设置,支持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提升重点疑难疾病诊疗能力。推进县域卫生健康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加强医学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数字化水平。稳妥推进高水平社会办医,鼓励社会力量进入专科医疗、第三方医疗服务、康复、护理、前沿医疗技术应用等领域,打造运动医学、医学美容与抗衰老、辅助生育、专业医疗救援等特色高水平医疗服务产业。到2025年,每千名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7人,每千名常住人口社会办医病床数达到1张,全区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超过90%

  积极打造健康医疗产业集群。鼓励支持各地集约建设一批健康医疗产业园区,支持配套建设高水平、集团化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诊断、病理诊断、医疗消毒供应等第三方专业机构,推动专业技术升级,推进资源集约共享。围绕基因检测、精准医疗等重点方向,加快要素集聚,加强与国际顶尖研究机构合作,培育引进一批精准医疗科技创新企业。围绕数字化健康产品的研发设计、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数据处理、数字内容服务等,打造健康信息产业集群。

  推动发展前沿医疗服务。以国际化、特色化、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为方向,在南宁、防城港等地建设覆盖区内外、面向东盟的高端医院,促进临床前沿尖端技术服务、高端医疗服务、先进适宜技术服务等集聚发展。引进一批一流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和医疗服务团队,依托高端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和医学专业人才,打造专科特色鲜明的国际性医疗中心。推进重大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精准诊断治疗技术的联合攻关,建立肝癌、鼻咽癌等精准医疗示范基地。支持社会力量提供第三方医学检测、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免疫与基因治疗等前沿医疗服务,开展细胞治疗技术创新发展试点,稳妥有序推动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等服务发展。

  积极发展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全面建设面向未来的互联网医院或智慧医院,积极开发智慧健康、3D体检等智慧健康应用系统,发展智慧健康服务、远程健康服务、个性化健康服务等新型健康服务业态。支持一批传统医疗企业和医院转型升级,积极引进和培育互联网医疗企业,建设全国领先的互联网医疗产业基地,推动传统医疗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建设广西健康云平台和广西大健康产业产品监管追溯平台,加快推进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广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健康广西和数字广西全面融通。大力发展智慧健康服务体系,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病理分析、医疗辅助诊断领域的应用,加快发展医疗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和智能诊断设备。推动健康大数据和医疗人工智能在社区的应用。依法合理开发个人健康数据、移动终端、智能终端设备等增值服务产品,发挥大数据的管理价值。

  积极拓展预防保健服务。以预防医疗服务为核心,加快完善预防保健产业链条,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促进转变。加强预防医疗科学研究,加快突破生物医学检测、生物治疗、细胞治疗等关键技术,发展基于基因检测的早期筛查与诊断,支持开展个性化预防和治疗服务。支持医疗机构综合运用现代分子医学、细胞免疫学、功能医学及临床医学等医疗技术和方法,对引起慢性疾病的重大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风险干预、筛查防治和健康管理。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鼓励组建综合性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公共卫生大数据分析应用,提高监测、预测、预警、处置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培育高端健康体检市场。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专业健康管理机构,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发展以商业保险机制为支撑,以健康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健康管理新型组织,积极开展健康筛选咨询、未病管理等形式多样的健康管理服务。鼓励和支持专业健康体检机构开展加盟连锁经营和拓展健康管理服务产业链,发展成为综合性健康管理机构。支持社会资本发展健康体检、专业护理、心理健康、母婴照料和残疾人护理等专业健康服务机构。大力发展健康市场调查、咨询、管理等第三方服务机构。

  加快发展个性化健康管理。面向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个性化健康管理需求,探索集预防、评估、跟踪、随访、干预、指导、教育与促进为一体的新型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专业性健康体检机构和品牌,加快发展以家庭医生、个性化体检、疾病筛查、保健指导、健康干预、慢性病管理、心理健康咨询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逐步开展以个人行为、生活方式、预防保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的全面、系统、连续、一对一的个人健康风险评估。支持企业开发生活方式管理、健康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中医调理、健康生活知识培训等产品。支持建设月子中心、母婴照料、托婴托育等机构,开展第三方妇幼健康检测评价及咨询服务。完善老年医疗护理服务标准和规范,建立老年护理人员登记和诚信机制。引导健康体检机构向专业健康管理中心发展,加快慢病防治、康复保健技术成果应用推广。支持各类健康养生、健康养老、健身康体基地建设一批健康评估中心等场所,针对不同消费个体提出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专栏25  健康医疗管理产业重点工程

广西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程。按照均衡辐射原则,在全区合理布局若干区域医疗中心。提升区域医疗中心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和硬件设施设备水平,提高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均衡性。

中医壮瑶医医疗服务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院、桂林市中医医院城北院区、崇左市中医壮医医院整体搬迁项目、金城江区中医医院、金秀国际瑶医医院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增强中医壮瑶医服务能力。

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提升工程。围绕实验动物繁育、药物临床前研究和传统医药开发三大产业,加快引进一批重大项目,推进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园、医学和医疗服务产业园、医学创新生态科技产业园等三大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国家食品安全与营养创新平台、国际公共卫生合作保障基地、医学领域广西重点实验室建设。

健康管理融合发展工程。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个性化、网络化、交互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为一老一小、慢性病患者、职业病患者等群体提供健康信息建档、健康检测、健康干预、慢性病管理,家庭医生预约上门诊疗、健康咨询和健康保险等服务。

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工程。对接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广西健康云平台和广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积极利用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提供健康档案查询、健康管理等服务,打造平台+生态的大数据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推进中国东盟(巴马)大数据云计算基地项目建设。



图25  广西健康医疗管理产业空间布局图

  “一核多中心:南宁——健康管理产业核心区;多中心: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贵港市、玉林市、百色市、贺州市、河池市、来宾市、崇左市。

第六节  健康旅游产业

  健康旅游产业是依托自然、人文、生态、医疗等特色旅游资源,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以健康旅游经营活动为中心,将大健康与大生态、大文化、大旅游等相关行业深度融合,向旅游者提供有利于提高和改善其身心健康的产业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优化健康旅游产业空间布局。按照抓点、串线、扩面的总体要求,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推进北部湾国际滨海度假胜地、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带、西江生态旅游带以及南宁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建设,形成一批健康旅游示范带和集聚区。加快建设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桂林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南宁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等重点基地,把广西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健康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实现接待游客总人次超过12亿,力争旅游总消费达到2万亿元。

  加大健康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推动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独特的养生长寿资源紧密结合,积极开发休闲度假、康复疗养、会展节庆、健康文化等健康旅游产品。依托巴马世界长寿品牌打造长寿养生旅游产品,依托北部湾滨海资源打造滨海度假旅游产品,依托桂林山水打造休闲养生旅游产品,依托中医壮瑶医药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依托体育赛事打造运动健康旅游产品。推动健康医疗机构与旅游机构深度融合,鼓励有条件的度假村、景区等建设康养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国际化医养结合体验中心,构建旅游体验、健康医疗、健康管理和服务保障等全产业链健康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加快发展中医药壮瑶医药健康旅游。发挥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药用植物园、玉林国际中药港等技术及科研优势,推动中医药壮瑶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支持将中医药壮瑶医药元素纳入长寿养生健康旅游线路,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建设,到2025年,打造50个以上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促进健康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健康医疗机构与旅游机构深度融合,鼓励有条件的度假村、景区等建设康养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国际化医养结合体验中心,构建旅游体验、健康医疗、健康管理和服务保障等健康旅游全产业链。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生态养生、滨海养生、温泉疗养等形态的养生旅游,推动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型、滨海度假养生型、温泉康体型、山地养生型健康旅游项目。积极推动各地申报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加大广西壮瑶医等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大力发展中医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健康文化创意产业。


专栏26  健康旅游产业重点工程

健康旅游美誉度提升工程。举办中国(桂林)国际健康旅游高端论坛、巴马论坛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等国际性健康旅游论坛和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广西文化旅游和健康产业专题推介会、大健康和文旅产业专题推介活动等重大会议活动,提升广西健康旅游美誉度。

健康文旅重大项目工程。建设梧州苍海大健康旅游产业新城、广西大健康和文化旅游装备制造基地、中国东盟网络视听产业基地等一批标志性文旅产业重大项目。

南宁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工程。持续扶持创建一批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支持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大明山、南宁市金花茶公园等单位积极创建南宁市十大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

桂林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建设桂林国际智慧健康产业园、遇龙河国家旅游度假区等健康旅游产业集聚区。加快推进全州大碧头国际旅游度假区等健康旅游重点项目建设。



图26  广西健康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图

  “三地两带一中心三地即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滨海度假胜地、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两带即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带、西江生态旅游带;一中心即南宁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

第七节  健康和文旅制造产业

健康和文旅制造产业是把健康领域相关资源,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健康产品的行业。包括以医疗器械、医用材料、药品加工制造、康复辅助器具制造等为主的健康医药制造业,以绿色食品、药妆、功能性日用品等为主的健康生活制造业,以健康器械、演艺、公共文化服务、游乐娱乐体验及养老等为主的文体装备制造业,以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交通、户外旅游及相关配套设备等为主的旅游装备制造业,以及支撑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发展的其他制造业。

积极发展健康养老用品产业。积极开发具有安全防护、蓄热保暖功能的服装服饰,以及具有防跌倒等功能的老年鞋,培育发展功能性老年服装产品。大力开发老年生活起居、出行移动、交流通讯、休闲娱乐等老年产品。针对机构养老、日间照护、入户护理等照护需求,发展辅助清洁卫生、饮食起居、生活护理等安全便利的养老照护产品。加快人工智能、脑科学、虚拟现实、可穿戴等新技术的集成应用,大力发展老年康复训练及健康促进辅具。积极开发扶手支撑装置、地面防滑、移动式坡道等住房安全、无障碍环境改造产品。

  培育壮大医疗器械产业。加强医疗器械特色优势产品研发,重点开发数字化探测器、超导磁体、高热容量X射线管等关键部件以及手术精准定位与导航、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等技术。加快研制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多排螺旋CT、彩色超声诊断、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医用机器人、健康监测、远程医疗等高性能诊疗设备,重点开发高性能的数字X射线机、彩色超声成像仪、心电监护系统、呼吸(麻醉)机、血液净化设备、消毒灭菌设备等产品。加快发展医用生物材料及高端耗材产品,推动生物三维(3D)打印技术、数据芯片等新技术在植介入产品中的应用,重点开发可降解生物材料、体内植入材料、表面改性及生物功能化修饰技术、生物材料纳米制备技术等;积极开发心脏瓣膜、心脏起搏器、全降解血管支架、人工关节和脊柱、人工耳蜗等高端植介入产品,支持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及高端耗材、新型血管支架、组织工程瓣膜、组织功能修复材料、神经修复材料、骨科材料、血液净化材料及设备等重大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

  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产业。加大特色健康食品生产的保鲜、贮存、加工等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重点开展新型安全农副产品贮运保鲜技术研发、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与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技术攻关。支持特色健康食品原料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丰富加工类健康食品的品种和种类。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规模大、品牌响、带动强、成长好的特色食品加工企业,形成特色健康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推动健康运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智能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健康运动制造领域应用。支持和推动各地规划建设体育产业园区或在现有产业园区布局体育制造业,重点发展体育用品及器材制造、运动车船及航空运动器材制造、体育运动服装及鞋帽制造、体育智能与可穿戴装备制造、户外运动器材制造等,打造一批体育制造业集群和体育产业园区。鼓励健康运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创建体育用品研发制造中心。鼓励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加快服务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形成制造+服务发展模式,推进健康运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积极推动健康领域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加大智能健康设备开发,发展适用于智能健康终端的低功耗、微型化智能传感技术,室内外高精度定位技术,大容量、微型化供能技术,低功耗、高性能微处理器和轻量操作系统;围绕家庭和个人医疗、保健、养老需求,发展数字化诊疗设备、健康监测装备、可穿戴医疗装备、医用机器人、智能护理服务装备等新型医疗器械设备,积极开发基于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的临床辅助、康复训练设备。大力发展智能问诊系统、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手术和康复机器人、虚拟助理、视听辅助、药物研发引擎等技术和产品。

  促进文旅装备产业跨越发展。按照引进新标准+研发新产品+引进新装备的思路,推动文旅装备在关键产业和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技术突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关键零部件的开发、生产能力,提高产品本土生产的能力,培育壮大一批本土龙头企业。积极布局以房车、观光车、户外运动装备为主,其他大健康和文旅装备为辅的装备制造产业,打造核心产品突出、产业配套完善、生产营销一体的集聚区,构建大健康和文旅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行动,提升招商项目指向性、目标性,突出补链强链、做强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形成引进一个企业、带来一串项目、聚成一片产业的发展新格局。


专栏27  健康文旅制造产业重点工程

柳州文旅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工程。按照一基地多园区思路,柳北工业园区发展户外旅游运动装备、旅游基础设施等产业,鱼峰工业园区发展特色食品、旅游食品、生物医药和医疗康养辅具等产业,柳东新区打造以房车、观光车、改装车为重点的旅游交通装备产业,北部生态新区打造以动漫产业为主的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到2025年,基地产值突破400亿元。

老年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建设工程。支持广西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建设,重点扶持一批老年产品用品制造行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老年居家用品、老年服饰用品、老年电子产品、老年保健品、老年文化体育用品、老年沟通与信息辅具、老年医药用品等产品制造业。

广西康养机器人产业园工程。依托柳州市机器人制造企业及国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以及中科院、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院校和人才创新创业园等优势,在北部生态新区规划建设广西康养机器人产业园,构建“2+X”康养机器人产业体系(“2”为康养智能硬件与康养机器人,“X”为康养智能硬件与康养机器人的细分领域产品)。



图27  广西健康和文旅制造产业空间布局图

  “多基地:中国东盟(柳州)旅游商品与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桂西健康食品制造业基地、桂南健康医疗医药制造业基地、桂北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制造基地、桂东医疗医药与健康食品制造基地。


第三章  构建大健康产业发展新格局

  依托广西各地发展基础和资源要素配置条件,构建一核引领、五区联动、多点协同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新格局,即以南宁首府为全区大健康产业发展核心区,引领带动桂北休闲旅游与养生养老产业区、桂南滨海文旅与医疗医药产业区、桂东医疗医药与生态养老产业区、桂西长寿保健与医疗康体产业区和桂中民俗文旅与医械制造产业区协同发展,积极打造旅居康养示范基地、健康旅游示范区、健康食品园区等产业基地,实现广西大健康产业快速有序发展。



图3—1  广西大健康产业空间布局图


图3—2  广西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布局图

第一节  一核引领

  以南宁市为全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核心引领区,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和大健康产业智力高地,推动健康养老、健康旅游、健康医药、健康医疗管理、健康食品、健康运动、健康制造等全产业链发展,建设大健康产业的引领示范区、创新发展区和终端服务区,着力将南宁市打造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服务优化、特色突出的全国养老服务综合改革示范城市和区域性国际休闲养生健康养老胜地,为强首府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专栏3—1  首府大健康产业核心区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

突出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结合实施强首府战略、建设中国(广西)自贸区南宁片区等工作任务要求,加快推进南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培育一批连锁化、专业化、品牌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康养龙头企业;加快兴宁三塘片区、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五象新区大健康养老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形成健康养老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健康旅游产业。以创建南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环首府森林生态度假区为抓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和示范基地,推动健康旅游品质化发展;推进大龙湖东方梦境国际文旅康养等项目建设,培育健康旅游新业态;发挥南宁市作为广西国际旅游集散地的辐射作用,挖掘南宁市特色健康森林资源,建设森林体验基地、森林康养基地等,整合打造环青秀山观光游、园博园休闲游、武鸣壮乡风情游、上林大明山高端民宿养生游、昆仑大道康养游等大健康旅游特色精品线路,开发大健康休闲、康养、度假、研学教育等服务产品。

壮大发展健康医疗医药产业。依托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医疗机构资源,引进先进医疗项目,建设医疗大数据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健康管理中心和康复专科医院等,打造面向东盟的专科医疗平台;扶持发展高端医疗、康复疗养、老年护理、婴幼托育、智慧医疗等第三方专业机构;推进中成药生产、中药饮片加工等医疗医药制造业发展,推进医疗器械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培育发展健康管理产业。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健全智慧医疗健康云服务体系,发展智慧健康服务、远程健康服务、个性化健康服务等新型业态。大力发展以健康信息档案、健康检测、健康咨询、健康保险等为主的健康管理产业,开展第三方健康检测评价及咨询服务。

积极发展健康食品产业。新增创建和晋升一批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升级打造一批国家级三园三区一体,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富硒食品、黑色食品等培育、种植,打造健康食品生产基地。重点打造富硒大米、茉莉花、三黄鸡、肉牛养殖、蔬菜、茶叶等产业,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在宾阳、横州、良庆、武鸣、上林等地进一步探索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和稻鱼共作等。

着力发展健康运动产业。围绕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加快创建广西体育旅游示范市,推进大明山户外营地、马山攀岩特色小镇、上林国际马术运动康养示范基地等体育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培育环青秀山、环大明山、百里秀美邕江健身休闲带等运动休闲集聚区,打造一批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及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项目等品牌项目。举办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南宁站)、南宁国际马拉松等体育赛事,打造中国东盟系列体育特色品牌赛事,丰富赛事活动体系,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市场。

第二节  五区联动

  桂北休闲旅游与养生养老产业区。以漓江流域、贺江流域等休闲旅游度假区为核心,重点发展健康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制造、医疗康复与养生保健、健康运动等大健康产业,形成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生态山水度假为特色、健康服务业为龙头、相关制造业为支撑的大健康产业体系。推进粤桂画廊工程,建设面向世界的康养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打造新发展阶段东西部合作高质量发展样本。

专栏3—2  桂北休闲旅游与养生养老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

桂林市——以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目标,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全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典范、国家级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整合独秀峰王城(靖江王府)山水历史文化景观、阳朔山水休闲度假、兴安灵渠历史文化景观、龙脊梯田人文景观、长征文化资源等特色旅游资源以及独特的养生长寿资源,构建四区一带一中心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持续推进桂林国际智慧健康旅游产业园建设,壮大养生养老、医疗护理、健康保健、教育培训、科研开发、生态旅游等业态。在桂林高新技术开发区(七星园)、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等,大力发展中医药、壮瑶医药产业,做精做细生物药和化学药产业链;加快发展高性能诊疗设备、康复医疗设备、高端医疗耗材及防护医疗器械等产业,推进桂林医疗器械产业园建设。推进三木药材、罗汉果、金银花等道地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和加工,重点发展食用菌、竹木、油茶、水产等特色农产品,支持发展生态饮品、旅游休闲食品、果蔬食品等,打造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围绕绿色生态运动主题,大力发展健身休闲、山地户外、民族体育等运动产业,打造体育与旅游高度融合的新兴业态。

贺州市——加快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市。积极探索大健康产业发展新途径,加快形成以健康医疗、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产业为核心,辐射带动健康医药、健康食品和健康运动产业联动发展的大健康产业体系,打响梦境黄姚·长寿贺州品牌。按照一核、四小镇、五片区的空间布局,依托全国全域长寿市品牌,以融合发展为手段,以满足老年人的养生养老需求为目标,全面推进康养产业发展,力争把贺州建设成为全国休闲旅游养生养老产业示范区和世界长寿健康养生基地。依托黄姚、姑婆山、南乡西溪温泉等景区景点资源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依托贺州悠久历史的大湾区菜篮子”“果篮子基地和现代农业发展健康食品产业;依托马拉松越野比赛和足球小镇基地发展健康运动产业。发挥贺州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政策优势,依托八步区森林仙草现代林业核心示范区、八步临贺淮山产业示范区、昭平县富罗单竹中药材产业(核心)示范区、富川华润三九(南药)产业示范区等现代特色中药材产业示范区,充分挖掘瑶族药浴文化、饮食文化等特色资源,兴建具有一定规模的药用植物种植园、养生保健植物种植基地,以及具有瑶族地方特色的绿色药膳餐厅、理疗康复中心。加快发展健康医疗制造业,在贺州生态产业园(高新区)、昭平工业集中区和钟山工业区,重点开发生物疫苗、中医药、医疗器械等产品,打造广西健康医药产业基地。在姑婆山产业区和贺州生态产业园,重点发展无人机载人交通、场景应用、装备制造及空中新媒体、无人机总装生产,打造广西无人机产业高地。

  桂南滨海文旅与医疗医药产业区。依托北部湾自然生态资源、海洋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人文风情资源,打造以滨海度假为特色的健康旅游区和旅居养老为重点的国际滨海健康养老产业基地;发挥沿海临港区位优势,加快推动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以医学实验动物繁育、药物临床前研究、传统医药开发作为主导产业,发展医学研发、医药制造、医疗器械制造及医疗服务等;发挥沿边区位优势,挖掘从山到海边境旅游资源,加快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带建设,打造国家级边海风景道,推进健康旅游产业发展;推进与上海合作组织和东盟等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合作,重点发展创新药、仿制药、中成药、新特药、海洋生物药等。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创建国家级粮油食品加工产业示范基地。打造北防沿海骑行运动产业聚集区。

专栏3—3  桂南滨海文旅与医疗医药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

北海市——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充分挖掘海滩、海岛、海洋文化等特色元素,推动形成健康旅游、健康养生、健康养老和健康运动有机结合的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稳步推进党江大健康生态新区建设,大力发展健康养老和健康运动产业,加快打造文旅产业集群,建设世界级滨海旅游度假胜地。以北海工业园区、北海高新区、北海综合保税区等为载体,发挥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等海洋经济平台作用,打造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振兴南珠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牧场、深水网箱养殖和远洋捕捞,提高水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加快建设渔产品加工聚集区;大力发展优质果蔬和生态畜禽等特色生态种养,推进农业规模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打造合浦县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立足林业生态和产业优势,着力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和森林康养产业。

防城港市——以建设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为契机,搭建国际医学创新合作平台,深化跨境医疗合作,重点发展医学实验动物繁育、药物临床前研究、传统医药开发三大主导产业;引进国内外顶级医院、医疗机构,与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和防城港市中医医院共建医联体,加快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推进传统医药资源开发研究基地建设,推动药食同源产品研发和产业升级。充分利用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中草药资源以及东兴中药材进口口岸,积极发展中草药加工制造业;支持开发以中药用海洋动植物及其提取物为基础的海洋药物、功能食品和生化制品,培育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深入发展海产品精深加工,开发年轻化、休闲化、高端化海产产品,打造海产品精加工产业链。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打造金花茶系列保健食品、有机果蔬、有机茶籽油、肉桂精油、山茶油等特色产品。以大型粮油加工企业为重点,构建一体化粮油加工产业链,创建国家级粮油食品加工产业示范基地。在防城港高新区重点布局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药研发等医药产业,在东兴建成国际医学创新合作示范区;在防城港工业园、江平工业园、冲榄工业园等重点发展文旅装备制造产业。加快港口区中国东盟健康运动产业园建设,打造以体育及运动产业高端制造、帆船游艇制造、体育智能与可穿戴装备制造、运动药品营养品等生产和研发,以及以体育总部基地为主的产业高端集聚区和大型示范园区。

钦州市——依托江海优势,重点发展滨海体验、健康养生、山水观光、休闲度假、民族文化、体育旅游等旅游产品,打造一核两带三区的旅游空间布局,推进健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依托灵山百年荔枝(核心)示范区、浦北县佳荔水果产业核心示范区、浦北县五皇山石祖林中茶核心示范区、钦北区九佰垌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钦北区娥眉湾现代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等生态特色农业园区建设,发展特色种植业;充分利用山坡林地、林下空间种植和间作套种中药材,推进林下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依托八寨沟、五皇山、那雾山、罗阳山等森林旅游资源,开发足浴、食疗等产品,打造森林康养、养生基地,推动森林康养、养生产业发展;推进中马国际医疗服务集聚区、北部湾中医药健康产业园等建设,打造生物医药集聚区;充分利用中马两国双园升级发展的机遇,推动燕窝产品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崇左市——依托东盟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以及自治区级壮族文化(崇左)生态保护区资源,重点发展健康养老、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文旅装备制造等大健康产业。加快建设长寿食品、富硒食品等健康食品原料基地和中药材壮瑶药材种植基地,加快传统食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食品制造业。打好长寿之乡品牌,以崇左市康养中心、左江(龙州)国际旅游度假区、龙州县发现·弄岗生态旅游度假区为重心,结合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和中医药壮瑶医药资源,发展中医药壮瑶医药健康服务业,打造各具特色的养生胜地深入挖掘崇左壮族文化、跨境旅游等资源特色,加快推进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着力打造红色文化之旅、边关生态之旅、文化遗产之旅等三大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依托工业企业总部基地及休闲食品产业园,在空港经济区主要发展休闲和方便食品加工产业;利用自贸试验区崇左片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和东盟中草药及调味品资源,在宁明县、龙州县、凭祥市发展健康食品产业;依托东盟国家丰富的水果资源,在凭祥市重点发展水果加工产业;深入挖掘中医壮医医疗资源,发展壮大特色医疗产业,在中泰产业园、扶绥空港、天等县、凭祥市进一步发展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

  桂东医疗医药与生态养老产业区。依托西江千里绿色生态走廊、玉林南方药都、梧州创新药研发基地以及富硒土壤资源等,挖掘蒙山、容县、岑溪等长寿之乡发展潜力,对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大力发展中医药会展、中医药养生、医疗医药、休闲养老、富硒食品等特色健康产业,多元化发展健康养老、森林生态疗养、中医药医疗保健等特色健康服务业,构建桂东医疗医药与生态养老产业区。

专栏34 桂东医疗医药与生态养老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

梧州市——重点发展健康养老、健康医疗、健康食品、健康旅游等产业。依托梧州医学院校、三甲医疗机构等医疗机构以及中西医药制造优势资源,以旅游、休闲、度假为核心功能,深度融合健康医疗、休闲运动等产业,推进苍海新区与大湾区的深度合作,加快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康养服务示范区,把梧州建设成为广西东融枢纽门户城市。依托岑溪、藤县、蒙山、苍梧等长寿之乡品牌及一批大健康旅游项目,大力发展康养旅游。深入挖掘和利用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开发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等产品,规划一批文化溯源、文化体验示范区和经典旅游线路。立足梧州特色美食及特色农产品,重点发展蔬菜、水果等健康食品原料产业,发展壮大六堡茶、冰泉豆浆、粉葛、龟苓膏、三黄鸡、蜂蜜等优势特色健康食品产业,创建富硒大米、百香果、茶叶等富硒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民族医药特色,依托中华中恒健牌三鹤等知名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开发特色药品和保健产品,做大做强医药制造业,打造以中成药、岭南医药保健品开发为主导的中药民族药产业基地,打造成面向东盟、对接粤港澳地区的医药产业成果转化重点基地。

贵港市——大力发展健康旅游产业,突出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壮大健康医药产业。依托桂平西山景区、荷美覃塘景区、广西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平南北帝山旅游景区等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森林康养基地,发展健康旅游和健康养老产业;引进一批国内知名健康医疗医药企业,推进建设贵港市医药产业园,培育发展健康管理产业,积极发展健康食品产业。着力发展健康运动产业,加快桂平市级服装产业园区和农民工创业产业园建设,促进健康运动与体育运动服饰服装产业融合发展,做强做大体育运动服装品牌。

玉林市——工业化”“品牌化带动大健康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健康医疗等产业,将玉林打造成为面向国内辐射东盟的南方中医药生产基地、区域性先进食品加工业基地、中国南方健康产业集聚区、中国东盟传统医药贸易中心,建成国内知名大健康产业基地。发挥优质农产品产业优势,培育形成一批优势特色名牌,打造区域性健康食品加工业基地。支持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建设,积极发展道地药材。依托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行业龙头企业等,大力实施中药材、香料品牌化工程,打造集原材料种植、加工、生产、仓储、物流、质量监管和交易等为一体,面向全国、辐射东盟的中药材和香料产业链。围绕中药材、香料和健康食品产业发展需要,加快构建第三方检测、保税物流、智能仓储、溯源系统、智慧工厂、交易市场、交易平台、行业标准、金融服务和产学研体系等全产业链,巩固和提升玉林南方药都”“南国香都市场地位。发挥区位独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深入推进区域旅游合作,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圈,进一步打响岭南都会,胜景如林文化旅游品牌。

  桂西长寿保健与医疗康体产业区。以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为抓手,以盘阳河流域长寿带为核心区域,挖掘长寿文化、生命文化和健康文化,大力发展以长寿养生、健康食品、旅游度假为特色的大健康产业和产品,建设长寿保健与医疗康体产业区。

专栏35 桂西长寿保健与医疗康体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

百色市——充分发挥百色市作为中越全面战略合作重要平台以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鼓励发展健康食品、生物医药、医疗康复器械、体育用品、老年用品等大健康产业,打造西部健康产品制造示范基地。创建和认定一批长寿食品、富硒食品、黑色食品、营养食品、食用菌、食用中药材等健康食品示范基地,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健康农产品产业体系;推进实施南菜(果)北运工程计划,加快打造区域性优质农产品供给中心。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构建现代化中药材流通体系,努力把百色市打造成为全国区域性中药材生产、加工和交易基地。发挥百色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等教育资源优势,面向东盟国家开展食品营养、健康养生、养老护理、健康管理等方面职业培训,打造中国东盟大健康产业人才培训基地。依托铝资源优势和精深加工技术优势,发展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等健康制造业。依托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建设,打造泗水缤纷田园综合体和峡谷天坑群山水生态旅游景区,建成区域性休闲旅游健康养生中心,发挥乐业生态资源优势,打造桂西避暑休闲养生圣地。

河池市——以创建国家、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市为抓手,以世界长寿市、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为牵引,围绕生物制药、健康食品、健康服务、健康科技四个核心业态,着重发展天然饮用水、长寿食品、健康医养、特色医药、生物医药医学、精品体育、健康展会等健康产业,形成一核四带五区,即巴马大健康产业创新引领核心示范区,盘阳河大健康产业带、红水河大健康产业带、百里龙江大健康产业带、贵南高铁(河池段)大健康产业带,东巴凤长寿康养产业集聚区、山水康养产业集聚区(大化、都安)、刘三姐文化康养产业集聚区(金城江、宜州、罗城)、跨省山地康养产业集聚区(南丹、环江、荔波)、跨市生态康养产业集聚区(天峨、乐业、凌云)。以项目为载体推进长寿养生和旅游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建设。依托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加强与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联动建设,创新大健康飞地经济发展,逐步形成生物科技研发、大数据和5G技术支撑的大健康生态产业,加快医药医疗器械防护用品制造业提质发展。推动大健康与文旅融合,以盘阳河沿岸为核心,以红水河、龙江河沿岸为两翼,打造一批康养示范基地。充分挖掘丰富的绿色、生态、长寿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打造长寿、生态、富硒特色健康农产品基地。以巴马为发展核心,培育饮用水、特色酒水、生物医药等产业。大力推广河池桑蚕茧河池山茶油河池核桃河池寿乡牛河池寿乡羊河池寿乡猪等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中国南方牛(羊)之都中国生态有机鱼之乡,大力提升巴马香猪环江香猪、品牌影响力。持续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充分挖掘河池民俗文化和历史故事,提升河池农业文化品牌价值。坚定不移走具有河池特色的产业优、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道路,创新生态、文化、民俗、康养、美食等资源集成开发模式,做优打响生态长寿市·三姐文化城品牌。

河池市巴马县——借助长寿文化、健康特色和生态资源优势,围绕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核心区”“全区大健康产业龙头基地两大核心战略定位,以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为载体,深化巴马深圳对口协作机制,重点发展天然饮用水、长寿食品、健康医养、精品体育、会议会展、生物科技、特色医药等产业,举办巴马国际长寿文化旅游节、巴马饮用水产业发展峰会(全球论坛)、巴马论坛、世界大健康论坛等节会,努力创建国家大健康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打造世界级大健康产业基地。

  桂中民俗文旅与医械制造产业区。充分发挥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和制造业优势,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体验、生态旅游、医械制造等大健康产业,建设桂中民俗文旅与医械制造产业区。

专栏36 桂中民俗文旅与医械制造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

柳州市——按照一基地多园区布局,加快中国东盟(柳州)旅游商品与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布局以房车、观光车、户外运动旅游装备为主,其他旅游装备制造业为辅的装备制造产业,打造建设广西大健康文旅制造业大型生产基地。加快广西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建设,推进适老产品在家庭、社区、养老机构、医院等应用试点,重点扶持一批老年产品用品制造龙头企业。深入挖掘工业基地和工业遗迹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普及价值积极打造广西工业研学旅游目的地及县域工业旅游参观地

来宾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康养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健康旅游、健康养老、健康医疗医药等产业。进一步挖掘大瑶山健康养生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以瑶药和生态温泉为依托的养生保健旅游,着力打造一心一山两江一中心指桂中旅游集散中心,一山指环大瑶山康养旅游体验区,两江指两江民俗文化旅游带)文旅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开发富硒食品、长寿食品、有机食品、森林食品等特色健康生态菜品和药膳养生宴,积极打造忻城糯玉米、百香果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大健康食品原料基地;利用瑶医药资源和康养资源,打造瑶药生产基地。依托金秀民族文化、合山工业文化、武宣庄园文化、象州泉文化、忻城土司和来宾各民族农耕文化,重点发展医药产业、养老产业和研学旅游基地。主动承接东部地区医药化工产业转移,在三江口新区规划建设医药化工产业园,发展医药原料药、化学药中间体以及高端制剂和植物提取物,开发瑶药和膳食补充剂,培育打造医药化工产业基地。

第三节  多点协同

  立足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区位政策优势以及特色产业基础,强化健康养老、健康旅游、健康医疗医药、健康食品等主导产业地位,延长生产、加工和销售产业链条,因势利导推动以大健康产业发展为重点的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

  健康养老养生服务集聚区。依托交通区位、生态环境和资源禀赋,打响擦亮长寿品牌名片,以名村名镇、特色小镇、康养基地等为载体,完善养生养老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候鸟式养生养老模式,打造一批以休闲养生、健康养老、生态疗养、中医保健、健康旅游等为核心内容的健康养老养生服务集聚区。

专栏37 重点健康养老养生服务集聚区

健康养老产业园。重点培育打造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养老产业集聚区、柳州两环一中心健康养老产业区、玉林市中医药健康产业园、河池东巴凤健康养老产业集聚区、贺州东潭岭医养结合示范区、贵港四季花田健康养老示范区、桂林仙源健康产业园等项目。

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依托巴马世界长寿之乡综合优势,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巴马核心区作用,全面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协调发展;以健康养生之旅为品牌,着力发展盘阳河、红水河两大旅游带;以整合区域优势资源为重点,着力发展东巴凤旅游组团、都安大化旅游组团、天峨乐业凌云旅游组团等三大旅游组团,以线带面、重点突出、整合联动、点轴并进,积极构建一核两带三组团空间布局。支持巴马建设医药医疗先行先试试验区,支持中国东盟传统医学医药康养基地项目落户巴马,建立预防、保健、康复一体化健康服务模式。通过加强规划引领、优化市场环境、做实发展平台、加大政策扶持,提升巴马世界长寿之乡品牌影响力,发挥巴马在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健康养老东融合作示范区。以广西东大门梧州市、贺州市为核心,辐射带动玉林、贵港以及北部湾部分区域等,深入推动产业融合”“生态融合”“人才融合,加快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承接珠三角健康制造产业转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企业赴桂投资,大力吸引大湾区老年人赴桂旅居养老,打造健康养老东融合作示范区。

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通过中医医疗机构拓展服务领域和创新服务方法、养老机构引入中医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等方式,实现中医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探索形式多样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模式,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力争到2025年全区建设50个以上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以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以及生态旅游示范区等为载体,以健康养生、休闲旅游为核心,培育温泉度假、森林康养、田园休闲、中医养生、民族文化等多种类型的休闲旅游区域,创建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专栏38 重点健康旅游示范建设工程

健康旅游示范县。支持各地开展健康旅游示范县创建,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产业实力雄厚、服务设施完善、综合效应突出的自治区级健康旅游示范县,加快形成辐射带动作用。

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加快建设桂林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南宁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推动创建一批国家级健康旅游示范区和自治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生态旅游示范区。依托广西独特的自然生态、自然景观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以促进旅游者对自然、生态的理解和学习为重要内容,提高对生态环境与社区发展的责任感,创建一批自治区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区域。

  生态特色农业园区。以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田园综合体等为载体,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建设,创立广西香米广西香糯广西富硒大米等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一批生态特色农业园区。

专栏39 重点生态特色农业园区

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扶持的原则,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的思路,结合广西实际,选准优势特色主导产业,集中资金资源,打造创建一批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的要求,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为重点,聚焦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促进生产要素集聚、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农民利益共享机制等任务,创建一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以乡镇为主体,以示范带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整合各方力量,聚合各类资源,积极创建一批国家级农业强镇,打造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

  运动休闲示范基地。以创建培育体育产业及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星级户外运动营地等为抓手,以重大赛事、运动竞技、康体休闲为核心,围绕开发自驾游、漂流、攀岩、帆船帆板、沙滩排球、潜水、马拉松、徒步、自行车、低空运动、龙舟、马术等运动,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引进一批健康运动、体育旅游、体育制造等重大项目,建设运动休闲示范基地,打造健康运动产业高端集聚区。

专栏310 重点运动休闲示范基地

体育产业(体育旅游)基地。美丽南方运动休闲基地、李宁体育园、阳朔国际攀岩基地、阳朔燕莎航空运动营地、涠洲岛海上运动基地、武宣县七星湖水上运动旅游休闲基地、华千谷足球基地、全州县大碧头体育休闲旅游基地、都峤山体育旅游基地、百里柳江体育旅游景区、凌云县浩坤湖体育旅游景区、大容山体育旅游景区等体育产业(体育旅游)基地。

户外运动营地。桂平西山泉汽车(房车)露营基地、南宁青秀山风景区山地户外营地、六万大山森林公园山地户外营地、上思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山地户外运动营地、大明山户外运动基地、阳朔国际户外运动营地、桂林金钟山旅游度假区等户外运动基地。

  健康制造业基地。依托工业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一批以健康食品、医药制造、健康养老用品、医疗器械、健康运动、康复辅具、人工智能等为核心内容的健康制造业基地,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健康制造产业园和集聚区。

专栏311重点健康制造业基地

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南宁医疗器械生产基地、柳州医疗器械生产基地、桂林医疗器械生产基地等。

健康运动制造业基地。中国东盟(柳州)旅游装备制造产业园、中国东盟健康运动产业园等。

健康养老用品生产基地。广西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柳州家用康养机器人产业园等。

健康食品示范基地。柳州螺蛳粉小镇、合浦月饼小镇、桂林全州米粉产业园、梧州六堡茶产业园、中国东盟(柳州)旅游食品产业园、中国凭祥——东盟水果小镇、永福县罗汉果特色小镇等。

医药制造基地。南宁市重点打造面向东盟、链条完整的特色现代中药和诊断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桂林依托相对完善的化学药、中药和医疗器械产业体系,重点打造广西特色创新化学药及检验检测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梧州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交流,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打造广西岭南特色民族药产业集群;玉林以中医药健康产业园为基础,围绕中药民族药全产业链进行深度拓展和融合,打造面向全国辐射东盟的广西中成药及中药饮片产业集群;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市依托北部湾区域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重点开发海洋药物,建设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打造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群等。

生物医药集聚区。重点打造慧宝源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北部湾中医药健康产业园等,形成独具广西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中国东盟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立足于中国东盟康养产业合作,探索建立开放型大健康产业发展新体制,强化创新要素集聚,打造立足广西、面向东盟的大健康产业合作示范区。依托中医药壮瑶医药、生态环境、长寿养生等优势资源,着力发展高水平的康养、医疗、健康管理服务,联动发展健康制造、健康金融保险服务等产业。合作发展医疗康体游、生态休闲游、文化交流游等,打造国际健康服务一站式栖息地。开展专业的健康教育与康养职业技能培训,打造独具特色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面向东盟国家的康养人才培训基地和劳务合作交流平台。结合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巴马论坛)、中国(玉林)中医药博览会等平台,定期组织面向国内外的大健康产业发展专题招商活动。


第四章  健全大健康产业政策新举措

第一节  增强组织保障能力

发挥广西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程指挥部职能作用,统筹协调推进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问题等工作,指导部门和地方开展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将大健康产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各地各部门根据本规划出台专项规划或具体实施方案,将规划主要任务分解、细化,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各项目标和重点任务如期完成。

第二节  创新招商引资模式

把大健康列为全区招商引资重点产业,加快搭建大健康产业招商引资平台,定期公布招商目录和重点招商项目,制定招商路线图,建立招商引资重点企业库,引入国际知名品牌管理公司参与大健康产业管理。探索实行产业招商链长制,绘制产业地图,探索会展+产业+投资促进新模式,大力开展平台招商、中介招商、以会招商、精准招商,推动引资引技引才有机融合。探索建立优秀企业家智囊团模式,为全区大健康产业链导入、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

第三节  强化要素支撑保障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鼓励合格投资者按市场化方式发起设立各类大健康产业发展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国有企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区内大健康产业,加快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投资机制。探索试点基础设施REITs,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建立大健康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发布机制。引导和鼓励广西高等院校、职业学院增设大健康相关专业,并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扩大招生规模。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校的合作,引进和培养一批掌握大健康相关产业先进技术的科技人才。做好大健康产业发展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的联动协调,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做好衔接落实。强化大健康产业发展用地保障,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用于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探索租赁等方式供地,采取协商收回、鼓励流转、协议置换、收购储备等方式推进用地再开发,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在不改变土地性质前提下,可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供地。

第四节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实施大健康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完善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产业孵化园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依托大健康龙头企业研发优势和医疗机构临床应用优势,对接国内外创新资源,重点发展新型医疗器械、便携式智能穿戴设备、医用耗材、护理设备、康复设备等新科技。积极引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平台等,推动大健康产业技术创新。完善大健康创新技术孵化服务机制,引导孵化平台加强创业承载、支撑服务、活动组织、资源整合和辐射带动等能力建设,建设配套支撑全程化、创新服务个性化、创业辅导专业化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培育形成一批服务功能完善、服务模式创新的专业化大健康创新创业服务载体。

第五节  推进国内国际交流合作

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快推进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形成东西部大健康产业协商合作机制。加强与周边省市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合作,加强省际大健康产业联动,推动开展深度合作,减少同质化竞争,形成发展合力。探索与相关省市及地市签订大健康产业协作发展框架,实现流域城市抱团发展和功能对接。依托骨干医疗机构等大健康机构、企业及优势产业平台,建立健全国际国内交流合作机制,适时举办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健康产业发展论坛。围绕特色中医药壮瑶医药资源、健康食品产业和特色旅游元素,扶持一批外向型企业,提升广西大健康品牌知名度。

第六节  加强规划监测评估

完善规划主要指标监测、统计、评估、考核制度,强化对指标完成情况的评价考核。探索建立大健康产业发展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大健康产业发展目标和指标纳入各地各部门考核体系。研究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定期开展规划评估工作,定期发布广西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

第七节  促进社会宣传和公众参与

加强大健康产业发展宣传推介,积极向公众阐释大健康产业相关政策。激发社会参与积极性,拓宽公众参与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等公共事务渠道,搭建公众参与决策平台,畅通信息反馈通道。在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立项、实施和评价等环节,提升公众参与程度。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打造强势宣传阵地和平台,广泛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开办专门的健康节目或栏目,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行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健康消费观念,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文件下载: